4月21日下午,学校举行扶贫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陕西省“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和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学校社会扶贫工作。会议由党委书记王建华主持,副校长李伟、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参扶单位和相关单位负责人、陕西法士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思源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李伟副校长对学校2013年的社会扶贫工作进行了总结。
2013年,学校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成果显著。在陕西省“两联一包”扶贫工作中,学校扶贫团共承担了9个自然村的包扶任务,2013年直接投入296万元,开展各类培训200余人次,资助贫困学生26名,在基本建设、捐资助学、医疗帮扶、产业扶持、社会实践、干部挂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实现了各包扶村基础条件的极大改善和农民生产增收的进一步提高。学校二附院获得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程鹏迅等2人获得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学校同时还承担了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下达的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工作,定点帮扶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并向施甸县和德宏州陇川县派驻挂职干部。2013年学校在云南共投入100多万元,通过发挥智力优势,重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扶贫;同时还贴近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认真做好定点挂钩帮扶和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支教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工作经验作为典型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和滇西开发网上进行了展示;龙跃等3位同志获得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边境山区工作优秀信息员称号;学校扶贫办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定点扶贫先进集体。
随后,李伟副校长对学校2014年的扶贫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王建华书记作总结讲话。他指出,社会扶贫工作是国家战略和政治任务,西安交大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和传统,所做工作也得到了多方的肯定。应当继续完成好陕西“两联一包”和滇西的扶贫任务。他还强调,作为国家周边外交的重要领域,滇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发展优势。西安交大所承担的保山市、施甸县、陇川县的帮扶任务既光荣又极具发展价值和战略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应当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认真归纳和总结,找准着力点,影响和带动当地的发展,提升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