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友之声>正文
校友之声

【校友建功立业风采】党的二十大代表牛文斗:为雷达装上“中国心”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10-29 10:39 浏览量:

牛文斗,2014-2020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制造专业,取得博士学位。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3毫米磁控管、高放行波管、宽带行波管、靶标发射机……这些军用核心基础元器件都诞生在老牌军工企业——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牛文斗面对我国军用元器件长期受制于人的落后局面,他立志解决关键军用电子元器件“卡脖子”问题,并将此作为自己研发的主攻目标,先后在军用电真空器件等多个国家重点产品研发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引领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在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在他的带领下,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用精益求精诠释工匠精神

1990年,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的牛文斗被分配到了原国营虹光电子管厂。

刚进厂,牛文斗从事着与他所学专业对口的阴极制造技术,比他早一年进厂在机械加工厂做工艺员的李小琴清楚地记得牛文斗刚来时的情形,“他虽然是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但是为人非常谦虚,经常去生产一线看装配情况,还和工人一起探讨研究产品。”一年后,牛文斗被调入军品车间研发磁控管,对牛文斗而言,研发磁控管是另一个专业领域。“前面是阴极制造技术,后面是真空电子技术,跨度非常大。”好在当时带他的师傅都是水平很高的技术专家,年轻的牛文斗从零开始学,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跟着师傅实践。“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车间里加班,老产品组装、新产品研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半年后,牛文斗已经完全胜任3厘米磁控管设计开发了。”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副总经理张志勃回忆说。

1992年,厂里把毫米波磁控管研制的任务交给了牛文斗。毫米波磁控管是毫米波功率源,是毫米波雷达的“心脏”。牛文斗深知毫米波磁控管的研制对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毫米波磁控管研发技术难度非常大,西方国家对我国封锁技术,国内既没有样板可借鉴,也找不到可参考的资料,虽然牛文斗对3厘米磁控管的设计开发已经轻车熟路,但毫米波磁控管的难度和3厘米磁控管的难度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

那段时间,牛文斗的脑子里只有毫米波磁控管的结构,他常常白天泡在车间里,晚上车间上夜班的工人回家了,他还一个人待在车间计算、设计、画图……他在设计时反复计算、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研制方案。1995年1月,时年27岁的助理工程师牛文斗研制出毫米波磁控管的消息传遍了厂里,“这个好消息让厂里沸腾了,所有人都非常吃惊,厂里水平最高的两代技术专家数年都没有搞出来的毫米波竟然在一名年轻大学生手里成功了。”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小琴回忆说。

毫米波磁控管的关键参数达到了要求,但是经过反复测试,仍有一些关联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又经过一个多月废寝忘食地反复实验和核算后,牛文斗终于研制出了各项技术指标都高于要求的CKM-9601磁控管,在原电子工业部军工基础局主持召开的产品定型会上,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该产品整体达到了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毫无悬念地顺利通过部级设计定型。

1998年,牛文斗又承担了为航天某研究所研制8毫米磁控管的任务。“所有的工序都自己动手干,尤其是排气工序,连续30多个小时,在高真空状态,盯着排气一刻也不停,反复验证,掌握更准确的数据,从而让产品更可靠。”现任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的赵杰从一进厂就跟着牛文斗干,节假日他们师徒俩常常待在车间一干就是30多个小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测试、调试。“国防产品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质量高于一切!”在牛文斗这种严谨工作作风的推动下,1998年10月,CKM-2982型脉冲同轴磁控管顺利通过部级设计定型,主要技术参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达到近期国际EEV-MG5303产品水平。在他主持下,毫米波磁控管研发团队先后成功研制出多个型号8毫米系列磁控管,应用于国防重点工程。

从临危受命到“革旧重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部分产品技术陈旧、观念落后、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经营无以为继,不得不面对破产,国营虹光电子管厂就是其中之一。

2003年7月,牛文斗走上厂长岗位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企业总负债超过总资产的十几倍,长期拖欠着职工工资,人才不断流失,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缺乏组织生产的资金……

在重重困难面前,牛文斗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上任厂长后企业新管理层的首要任务是继续上届班子做好国营虹光电子管厂的破产清算和人员安置工作。他一边组织人员学习研究相关政策,一边深入了解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在那个年代,一个国有企业要破产,不管是离退休职工还是在职职工,思想上都无法接受。为了打消职工的顾虑,牛文斗领导的班子再三承诺企业启动破产程序后立即组建新公司妥善安置职工,但很多职工还是非常焦虑,尤其是几千名离退休职工,他们当年在“三线”建设时从全国各地汇聚平凉,在偏僻荒凉的西北边陲,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心甘情愿离开故土多年,怎么也想不通为之奋斗大半生的企业面临破产,感情上一时无法接受……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新担任企业法人代表的牛文斗压力超乎想象,他和班子成员一起反复研究方案,轮流为中层干部宣讲破产政策、分析面临的形势、讲清改制原因,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充分发挥整个管理团队的作用,分头做好工作,共同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他们诚恳地与职工“面对面”谈心,倾听诉求,解惑释疑,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对于职工的合理诉求,按照政策规定落实;对有一定合理性,但超出政策范围的诉求,及时向上级汇报请示,确实无法解决的,留给后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对政策明确规定不能解决的要求,尽力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在整个破产清算过程中,牛文斗对安置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及时向职工公布,自觉接受监督,做到公开透明,消除疑虑。

让牛文斗感动的是,在对老企业的改制中,共同经历着困难的员工空前团结,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对新公司的发展充满希望,绝大多数员工都与新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表示要一起振兴企业。

新公司成立以后,为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产品研发速度,牛文斗大胆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打破了原来“大锅饭”的落后体制,建立了层层选聘、全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竞争制度。他实行岗位工资绩效考核,重奖新品研发人员,提高科技人员、学科带头人工资待遇,高薪返聘退休专家,优薪招聘大学生和科技人员,邀请外流技术人员返厂,企业上下逐渐形成了职工刻苦钻研技术、争做技术标兵的良好氛围。

新的思想理念,新的管理模式,让虹光公司开始焕发出强劲的活力。那些曾经把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企业的离退休老职工们对新公司的发展同样高度关注,大力支持。2018年离退休后居住在外地的800多名离退休职工汇聚平凉,进入企业参观,目睹了企业改制后取得的成绩,他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架起人才成长的阶梯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一个科技型企业而言,人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20世纪90年代末,国营虹光电子管厂由于经营困难,职工的工资难以保障,企业人才开始流失,这其中有不少是进厂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当时作为厂里技术骨干的牛文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提醒厂领导要高度重视年轻技术人员的流失现象,建议为单身技术人员每月发放补贴,正是这一建议让不少萌生去意的年轻人才留了下来。但是就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当时东南沿海一带经济高速发展,大量需要人才,给出的薪酬待遇远远高出内地,许多厂里的技术人员辞职南下,牛文斗想尽办法苦劝他们回厂工作,在牛文斗一次次诚恳劝导下,一部分技术骨干决定回来。“不图别的,就因为有这样重视和尊重人才的领导。”赵杰说出心声。

“在人才流失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为了留住人,牛文斗将自己研制成功的新产品成果所有权及奖金一并转让给了年轻技术人员。”军品装配厂厂长张振勋说。企业改制重建后,牛文斗更是重视提高科研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公司重奖新产品研发人员,提高科研人员、学科带头人的工资待遇,高薪返聘退休专家。优先招聘大学生、研究生等科技人才,在提高待遇的同时,还垫资为他们修建住宅楼,以稳定人才队伍。从河南“感召”过来的军品设计师穆建中和重点产品设计师马正军深有体会,他们在加入虹光研发团队后,和团队共同破解研制毫米同轴磁控管的关键技术难题,穆建中被表彰为“202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马正军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随着虹光公司研发技术实力强大,凝聚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同时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在西安成立了研发中心,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

近年来,牛文斗通过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和项目建设等不同形式,持续为虹光公司产品研发引进和培养人才。他们大都加入到牛文斗挂帅的毫米波磁控管研发团队。在牛文斗的精心培养下,新人成长很快,参与了多个新品研发项目的实施,已经能够独立承担产品研发工作。目前,公司拥有一支由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和20多名高级工程师组成的研发队伍,以及130多人组成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他们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培养的人才中有1人成长为全国劳模,有1人成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有2人成为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有1人成长为甘肃省优秀专家,有1人成长为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有3人成长为平凉市领军人才,有的还走上了管理岗位,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骨干作用。

谈及今后的工作,牛文斗说,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紧盯国家重点武器装备需求和行业技术前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把解决军用电子元器件“卡脖子”问题作为研发的主攻目标,加快军用雷达核心元器件国产化进程,摆脱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原文刊载于平凉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yTGpZhq-_gFuWkG7_jtow

文字:平凉日报微信公众号 校友部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