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随笔>正文
校园随笔

【脱贫攻坚在行动】王雪:扶贫之路 从心出发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10-14 09:29 浏览量:

我是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2019年7月,我和另外两名同事接受了学校组织部赴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扶贫的光荣使命,我到施甸县任县人民医院院长。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一年多了,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全面决战决胜的阶段。

回顾在施甸县人民医院这一年多的扶贫支援,确实感触良多。

初到施甸,我们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计划着如何帮助这里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造福百姓。但开始工作却发现,这里不仅医疗技术落后,更严峻的问题是缺乏人才,工作人员严重短缺,医院管理存在很大缺陷。设备的陈旧尚有办法解决,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升医院能力,托住脱贫攻坚的底线,啃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块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绝非易事,我和同事们感到压力巨大。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大事前必须担当、逆境时方显襟怀。

2020年1月,王雪(右)在施甸县人民医院带领疫情防控领导 小组成员分析疫情防控问题。

面对现实,我们时刻践行西迁精神,从调查开始,脚踏实地认真分析施甸县医疗系统面临的严峻形势,抓住要点,寻找帮助,理顺机制,统一思想。在县里各级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带领全院职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影响全县脱贫的“提质达标”,通过了国家级胸痛中心验收和云南省卒中中心的验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赶在春节前,于1月23日逆行返岗,在施甸县恪守职责,出色完成抗疫重任。齐心协力的抗疫工作也践行了“县域医共体”的基本职责,为当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我们深知“授人以渔”的道理,扶贫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当地医疗水平稳步提高,能保障一方民众的生命健康。为此,我们发挥大学教师和教学医院的优势,进行基础指导、高级人才培训,还建立了晚自习制度,培养当地工作人员的学习习惯。我们把握住当地疾病谱,以远程会诊和现场手术等方式,提升医疗能力,完成“将病人留在县域内就诊”的医改目标。

气定神闲,方能举重若轻地面对难题。我们知道,脱贫攻坚的路还很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出我们自己的“造血”模式,让百姓健康奔小康!

文字:一附院 王雪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