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校园随笔>正文
校园随笔

【众志成城克时艰】战“疫”日记(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2-18 18:01 浏览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西安交大二附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员 樊娜

从落地武汉的那一刻,紧张的情绪就开始蔓延,时刻提醒自己,口罩、帽子、手套、鞋套、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洗手、消手、手卫生,一个都不能少。两天的紧张培训,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密切接触。由于对病房内部情况的不了解,以及初次见面的忐忑,作为呼吸科大夫,身为小组长的我责无旁贷,首当其冲进入病房。在同济老师的热情帮助与严密监护下,一层一层的防护稳妥有效地穿戴整齐,每一步该如何进行都有详细的流程贴在墙面,感动于同济老师的细致与体贴。穿过身后这道门,就开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靠近病毒了,一道又一道的隔离门,把安全留在了身后,把风险留给了自己。因为第一次接班,查房的时间比平时晚,45个病人满心期待,翘首以盼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没有抱怨,没有责备,只有满满的信任与感激。医患关系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和谐。病房里有青壮年,有中老年,有临产的孕妇,有产后10天的新手妈妈,疾病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的公平,没有让任何一类人群享受特殊优待。整个查房经历了两个多小时,其中有两个瞬间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中年女患者查房时诉说自己睡眠不好,问及原因,原来她的母亲昨天在这个病区刚刚离世。除了安慰,我想不出更多的办法。另一个男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好转,满心欢喜地等待复测核酸。为了避免我们被感染,他主动要求自己留取标本。感动于他的有心,担负着对他的责任,我们必须亲自上手,以尽可能保证标本的有效性。模糊的视线,憋闷的呼吸,汗湿的衣裤,缺氧导致的头晕,口罩压迫的疼痛,贯穿了查房的始终,但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护士们更是几倍于我们的辛苦,为我们点赞。相信随着工作的熟练,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也希望这次的疫情顺利度过以后,医患之间能够更加和谐友好!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如果说第一次深入病房是体验,那么今天的第二次深入病房就是战斗!早上七点三十分离开酒店,到晚上十一点回到房间,一天的工作就在忙碌中结束了。和之前一样的层层包裹,九点多跨进门去,两点多才走迈出步来,四十多个病人的日常查房,充分体现了“总是在安慰,常常去帮助,有时去治愈”的精髓。14个咽拭子的核酸检测要靠推车才能全部携带,幸亏有蒋老师的熟练配合,方使得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逐个病房的高风险采样,穿插着做两张床旁心电图,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收到了无数声感谢。鼻子在口罩和眼镜的双重重压下,红肿刺痛,感谢詹护士长的温柔以待,亲手帮我剪裁适宜大小的减压贴缓解疼痛。留守的美真小朋友更是辛苦,独自处理所有用对讲机传出来的医嘱,因为对系统的不熟悉,一条医嘱常常要返工四五遍才能准确无误,感谢办公桌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安静等待,给我们时间,让我们成长。作为联络员的马老师也并没有闲着,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解答我们各种低级错误,并辅助我们在医嘱开立的deadline之前顺利完成任务!三点钟,经过短暂的午餐,又开始浏览每一个患者的胸部CT,做了的、没做的、新做的、复查的、好转的、恶化的……40多个病人,至少60多组影像,多亏马老师从旁协助,才得以高效率地全部区分。待产的孕妇终于等到了剖宫产手术,期待一个健康宝宝的到来。送走了一个病人,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病人,迎来送往之间,值班就到达了尾声。

我们分属于两家医院,我们都来自不同的科室,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地聚在一起,坚守在抗疫一线,看吧,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穿上防护服,我就是“超人”

西安交大二附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员 李静

元宵节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队来到武汉,已经5天了,每天我们的工作都是紧张、忙碌、充实。

2月11日是我开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工作的第一天,中法院区的护士老师们都很热情,在我们穿好防护服后,她们都会一一检查,不合适的地方帮忙调整,并用胶带固定。我第一天上的是夜班,进入病区交接完工作后,就开始了晚间的治疗,有液体、小治疗、测体温、测血糖、测氧饱……这些操作也是我们在消化内科里的基础工作,但是现在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完成,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四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在这里除了要做好治疗外,我们还要照顾病人的生活所需,发餐、打水、有的需要喂饭,卧床病人需要定时翻身、换纸尿裤……我们的工作很琐碎,但病人都很友好,和我们沟通时他们会自觉和我们保持距离,每次离开病房时都能听到患者的一声“谢谢”,这句“谢谢”对我们而言是莫大的鼓励。

我们所接管的病区危重患者较多,每次巡视病房我都会特别注意他们的生命体征,多希望下次接班时7床的血压稳定了,47床血氧指数上升了,15床血糖不再高了,多希望……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我们能做的太有限,但大家都会竭尽所能,让病区的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六个小时过去了,我完成了今天的病房任务。脱下防护服,感觉轻松了好多。对着手机镜头整理一下头发,发现脸颊上口罩带子的压痕还在,这时距我摘下口罩已经有差不多两个小时了。

 

下班了,给家人报个平安。女儿说我穿着防护服就是“超人”,原来我真的可以是“超人”。现在我可以把堆积如山的补液快速准确地加好、领耗材搬运物品、清点分类库房物品,我熟悉病区的物品、药品,患者需要的东西我能很快拿出来,和同事们一起冲在最前线,给新冠病人最直接的帮助,愿我们能够帮助武汉人民顺利度过艰难时期,给病人们带来希望。我们一定能赢,武汉一定能赢!

 

援鄂前线战“疫”记

西安交大二附院援鄂国家医疗队员 周媛

(一)

今天是我来到武汉支援的第三天,昨天上了第一个夜班,上班前心里挺没底的,我不是怕病毒,是怕做得不够好。说心里话,以前上班再苦再累我都没有怕过,但是昨天到了医院,穿上防护服,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着装,我的心里有了一丝丝的紧张。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穿戴好防护服并检查完整后由清洁区进入隔离区。一道道的门被打开,我的心也砰砰乱跳,像是要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终于,最后一道门被打开,看到了病房,这时的我已顾不上心里的紧张了,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和老师们一个个交接着患者的病情。看到眼前这个新的环境,听着耳边交接病人的各种情况,我的心里平静了许多,很快便找回了往常工作的感觉,为患者做各种治疗。

因为防护需要,带着两层手套,操作上确实还有待适应,加上护目镜起雾,我尽可能屏住呼吸,艰难地寻找着需要穿刺的血管。难得的是,病人的理解让我欣慰,他的一句“没事,随便打哪都可以”,似乎是给我颤抖的心打了一剂镇静剂,打针时,我们聊了几句,他听出了我不是本地人,得知我们是西安交大二附院援鄂医疗队后,对我们表示了感谢,此刻,我的内心非常高兴,像是得到了一种肯定,获得了一丝关心,赢得了一种赞许,接下来的工作就得心应手了许多,再苦再累也都感觉不算什么。

我只希望我们能早日打赢这场战“疫”,减轻病患的痛苦,希望他们可以和家人团聚,我们的使命也就圆满完成。待到那时我们再看武汉,定是繁花似锦,温暖寰宇,万物复苏。

(二)

今天是援鄂的第六天了,想记录下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待春来疫走,再回首时,嘴角轻扬,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方不负春华。今天就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说起吧!

 

我想用一个关键词开始今天的记录,“非紧急避难人员”,在武汉疫情蔓延之前就看到过这个词,也看到了医护人员也属于这一群体之中,但从未深思,也从未想过这么快就让我亲身体验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当看到全国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武汉时,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并积极报名参与这场战“疫”。但当我接到2月7日下达的正式通知时,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我并没有后悔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也没有害怕病毒的肆虐,收复激动的心情后,认真地和家人一起准备着行李物品。

2月8日一早就出发了,我没有让父母、老公和女儿来送我,我怕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其实我是个泪点很低的人。到了科室大家都问我,为什么没有人送,我开玩笑地说了句“因为有你们呀”,那时眼泪已经在眼框里打转了。

也许真的是近乡情更怯,虽然家里有妈妈在,有家人做我的强大后盾,可到了武汉我迟迟不敢与家人视频通话,我怕忍不住。直至昨天,才与家人视频,看到父母、女儿都很好,我也十分放心。

立春已十日,援鄂才六天,人归疫散后,思发在花前。春来夏往,秋收冬藏,我们来日方长,愿明年此刻,我们三五成群在武汉共赏春花烂漫。

文字:二附院
编辑:朱萍萍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