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有效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与应然之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有力保障,调动基层干部主观能动性则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因此,要从思想上、机制上、制度上全面发力,优化基层干部生态,树立基层干部战略意识、提升基层干部群众影响力,充分调动基层干部主观能动性。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科学研判后的重要战略部署。其中,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有效应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应然之策。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发挥政府制度导向作用。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行政行为和政策实践,内部打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堵点,外部加强市场监管、健全法律保障,进而优化经济活动环境,发挥制度优势、树立制度自信,激发人民消费信心和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为经济内循环注入精神动力。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发挥政府投资引领作用。通过政府采购、财政贴息、直接投资新基建、新兴产业项目等投资方式,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吸引更多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到国民经济循环之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领头羊企业、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壁垒,以创新破解外部技术掣肘、驱动经济内循环。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发挥政府改革主导作用。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人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开发国内市场潜能。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利市场主体、提升市场红利,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激发国内市场活力。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实现需求带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推动国内市场动态发展。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根本保证。通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杠杆的作用,破除区域、产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引导资源流向欠发达地区、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充分开发国内市场,实现全区域、全产业、全要素的经济大循环。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调动基层干部主观能动性
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声音的传播者,是经济内循环发展政策贯彻落实的关键少数。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一基本目标全面谋篇布局、加快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体现,而推动党和国家政策落地重在基层。基层干部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应全面了解国家和上级政府政策内涵、准确掌握本地区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这是各项政策精准发力、高效落实的重要保障。
基层干部是群众最迫切需求的聆听者,是充分挖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第一战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畅通国民经济的战略基点。基层干部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最迫切需求,具备挖掘社会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一线优势,能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完善内需体系提供基本支持。
基层干部是改革工作的践行者,是精准打通经济内循环痛点、堵点的执行力量。深化改革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突破口,基层干部是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的中坚力量和先行力量。基层干部扎根基层,身处改革前沿阵地,是化解改革矛盾和阻力的第一梯队。同时,他们也是深入了解经济内循环痛点、堵点的先行者,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区域要素禀赋、利用财政支持和改革红利,准确定位、合理规划,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将痛点、堵点转变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基层干部是社会经济稳定的守护者,是凝聚力量、共促经济内循环的基础保证。一方面,基层干部要发挥引领作用和凝聚作用。通过基层干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凝聚群众力量和群众共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深化改革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要发挥示范作用。基层干部是带领广大群众合力畅通经济内循环的引路人,引导居民放心消费、鼓励企业放心投资,因此,需要以榜样力量坚定社会发展信心、改善民众发展预期,不断提振市场信心。
调动基层干部主观能动性需优化基层干部生态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从思想上、机制上、制度上全面发力优化基层干部生态,提升基层干部战略意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影响力,充分调动基层干部主观能动性。
坚持党建引领、转变思想观念。新形势催生新格局,新格局要求新观念。引导基层干部真正理解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价值,形成战略共识,树立战略观念,是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对此,要充分利用党员教育培训平台,指导并抓好基层干部理论学习,保证基层干部工作方向与政府政策方向和新发展格局战略方向高度一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在这一新经济战略布局中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做好国家战略和政策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加强队伍建设、修炼实干本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仅要求基层干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稳定防线,还要求基层干部持续掌握新本领、拓展新领域,在经济发展中以更高能力贡献更多智慧,在人民群众中形成更深影响,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此,要积极开展理论培训和业务实践,切实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健全基层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将骨干人才放到核心位置,发挥基层干部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最大效用。
做好放权赋能、推进基层减负。充分释放基层干部活力,是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更好发挥政府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作用的重要基础。对此,一方面,要做好放权赋能、保证权责匹配。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但不能是一切责任的转移点。做好放权赋能要以“权能匹配”为要求、以“权责一致”为目标,通过健全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运行,保障基层干部更快、更好化解基层矛盾、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推进基层减负、释放基层活力。着力整治“文山会海”、遏制“检查泛滥”、破除“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回归本职工作,激发基层干部经济建设活力。
加大正向激励、鼓励担当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离不开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和积极作为。对此,要不断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激发基层干部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制定配套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完善考评机制,鼓励引导更多基层干部积极探索改革新路径、培育壮大新产业、提升服务治理新成效。
完善问责制度、健全容错机制。基层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着力点,也是各项矛盾和困难的集合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要求在坚守底线、筑牢防线的基础上,为基层干部大胆创新提供强大的机制后盾。对此,要在清晰设定容错免责界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导向正确、流程科学的问责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破除基层干部在创新作为中不必要的思想障碍,保障基层干部放开手、敢作为。
(本文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柳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