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承载着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两会”召开期间,在全国人大代表陕西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常委、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蒋庄德就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加强高校人文学科建设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蒋庄德认为,把一所“好大学”办成“一流大学”,是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精神相得益彰、互相融合发展的过程。“自然科学给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而人文社会科学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支持。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一些量化指标,还有这所大学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校园文化。”他说,“首先,结合人文学科特点所营造的良好学术氛围,将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不同学科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许多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研究的原创思想都可以追溯到来自哲学层面的思考。哲学的思辨方法论,是从事理工科研究与教学的学者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探索尽管也会带来一些技术上的创新,但在重大基础科学理论方面很难有重大的创造和发展。其次,在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方面,大学要把学生的心智和人文精神的成长放在首位。真正一流大学培养的学生都带有这所大学的印记。”
“人文学科不同于理工学科、医学学科,它传递的是一种思想力量,有其独特的特点,需要一套单独的评价体系。”蒋庄德表示,高校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和建设。他说,人文学科的社会地位不能仅仅以论文的发表多少来衡量,还应该注重这个学科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出的贡献。因此他建议,高校和相关主管政府部门必须深入研究人文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律,梳理、调整人文学科的发展思路,重新定位,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传承意识,在观念和方法上继续创新,提升广大高校工作者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高校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