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汽车划过的掠影卷起一阵微风,一周课业的辛劳似乎在周末的早起中烟消云散。眼睛睁开,老人们的关怀,孩子们的笑颜,患者们的谢意,法律受助者们的畅然……一幕一幕,一笔一画,抹去了倦意;此刻,“扬帆人”醒了。
扬帆社指导老师魏波老师曾提及,扬帆社的志愿活动是能带动身边同学向阳的。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扬帆社自2001年创办时起,一位一位“扬帆人”在时间的赛道里传递交接棒,将这一份炽热守护了二十余年。仅在2022-2023一学年里,扬帆社便组织了超过150场志愿活动,为超过3000人提供志愿服务。特别是在交大村,“扬帆人”用3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为人们带去了笑声与温暖。
在这里,一位位“扬帆人”在诚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喜悦,收获成长。这一份炽热,温暖的不仅仅是一位位受助者,还有一批批激情洋溢的行动者。
青春涌动,使命扬帆
每年九月初,连接交大兴庆校区与交大村的彩虹桥的一端都会迎来一批青涩稚嫩的新面孔,怀着对未来的好奇与期许——18岁了,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了!
学期伊始,校园内学生组织与社团便纷纷行动起来,吸纳新鲜血液,因爱好、因个性相聚一起,相知相识。在各色各样的迎新活动、迎新晚会中争先出谋划策,生怕落了点后。
一片雀跃,一片祥和。
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彩虹桥的另一端,好似一个云淡风轻的旁观者,默默聆听着经由彩虹桥从对面传来的欢声笑语。九月的风飒飒吹过,将他的思绪翻涌回许久的从前——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田,偶尔还能听见狼嚎;那时候,他风华正茂,在讲台白粉飞扬,眼里全是学生模样;那时候,她青春姣好,在案前伏身推演,胸怀家国责任在肩。
他们,也是交大人。
交大人,时间将过往的意气风发全都凝聚到曾经这片的麦田地里,白发赶走了黑发,来到如今的交大村。
健康监测,暖心扬帆
清晨的交大村,有如往常,还未从夜晚的静谧中完全苏醒。
马理论专业本科生徐嘉萱第一次参加扬帆社空巢部活动去往交大村时,便被安排帮助老人测量血压。这看起来好像一件简单的小事,但嘉萱内心仍不免忐忑,面对曾经的前辈,她总是心怀敬畏:“我能做好吗?会有老人来我这儿测量血压吗?”
不少老人或晨练后一身素雅的训练服,一股精气神,或买菜回来左手一包右手一袋,一身烟火气。他们路过,似是约定好了,不约而同都来测测血压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血压仪的检测带一点点收拢,将被时间打磨过的臂膀挤出层层褶皱,好似一抹经由岁月拉长的微笑,配合着检测带一点点放开,一丝丝转移到老人的脸上。嘉萱也由衷地感到开心,致以微笑的回应。
望着老人们离开的背影,嘉萱不禁感叹交大村老人的和蔼可亲。闭上眼睛,向静谧的交大村许了一个后辈的衷心祈愿。
设备教学,耐心扬帆
活动中心内,暖气呼呼的发着热,驱散了室外的寒凉。法学专业本科生马昊扬主动请缨,在这里帮助拿着智能设备的老人,耐心讲解这些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
昊扬捧着老人的设备,看着有些不习惯的加大号字体,微微侧身,向认真学习使用方法的老人介绍如何操作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一番示范后,老人接过设备,一步步慢慢地在手机上操作。达到自己想要地效果后,不由得开心一笑,活像一个小孩子。时间仿佛开了个玩笑,将自己颠倒了过来,曾经的老师此刻俨然一副学生的求知模样。昊扬置身这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仿佛和自己爷爷奶奶的相处方式别无二致。
交大人,无论何时,都是一家人。
上门服务,热心扬帆
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石尚此时和另一位同学接到老人的求助,需要上门服务处理问题。在途中,石尚同奶奶电话中了解到,问题在于无线网卡所需驱动程序被删致使电脑无法使用无线网络。到了奶奶家中,奶奶激动不已,“我知道你们扬帆社已经办了很多年了,来咱们交大村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这次多谢你们了!”得到奶奶的肯定,让石尚备受鼓舞。
在屋里,石尚正在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一旁的爷爷奶奶不时嘘寒问暖,给吃的送喝的,天气有些凉,奶奶还为她们披上自家孩子常披的毯子——“这是我孩子在家常披的毯子,来,给你们俩披上”。石尚家在吉林,远离家乡求学,此刻却感觉又像是归家了一般。
携爱相伴,情怀永传
规培专业学生侯宇翔结束志愿服务离开时,恰逢社长同一位老教授在交谈。老教授患有眼疾,眼中时有分泌物流出,但谈起曾经的岁月却难掩眼角的激动神色。1956年,他从上海迁至西安;是他,亲自参与新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是他,与其他交大先辈一起成立了计算机系;是他,三尺讲台粉笔飞扬,课后还与学生前往兴庆宫挥铲挖湖……时光荏苒,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在,但老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却丝毫不减。言谈中,老教授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极为关注,还乐观地鼓励大家,希望年轻人拼搏奋斗,将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老教授对扬帆社的志愿服务活动很感兴趣,并提到“附近很多老同志上年龄了,但儿女在外,修理个手机、笔记本,我们搞电子的还可以,但像电脑这种就已经没办法了。主机抬不起来,腰也弯不下去了。有些老人一个人住……”对此我们感到心酸,只想多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老人们,在保存好老教授的联系方式后也叮嘱老人,有困难时打电话、发消息,我们的志愿者一定前来。在这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位老教授便是曾在2017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教授之一——计算机学院的鲍家元教授。鲍教授的语重心长,深深刻在了我们心里。
曾经交大人的情怀与担当让他们甘于扎根西北建设祖国,坚持科研服务国家。现如今,他们老去了,新一代交大人能否扛起建设祖国的大旗?回过头,嘉萱落泪了。她明白,扬帆社的志愿服务不是流于表面的活动,更是精神的互动与传承。既是老一辈交大人对西迁新传人无私奉献的言传身教,也是西迁新传人对老一辈交大人的尊敬与回馈。两代人就这样在时间空间上交汇,任岁月更迭,唯精神永存。
交大村,只是“扬帆人”在志愿公益事业中的一个缩影。“扬帆人”还在儿童村、一附院、普法路……为他人带去帮助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成长。
已经存在了二十余年的故事,此刻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