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为人民解放军庆八十九周年生日之余,细思回顾,来到“塞上明珠”之称的榆林已两周有余,政府见习的日程也已过半。榆林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马主任这样说道:“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优秀学生骨干,为榆林这片富饶的土地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
两周以来,在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下,榆林市政府见习团队深入政府各单位认知学习,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展省域调研、发掘校外媒体,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期间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临时团支部的共同努力下,一一汇总解决。
生活方面:
初临榆林,感受到陕北人民骨子里饱含的热情,同时也为语言上的艰涩不通而苦恼。最开始的那几天,被分配到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几乎每次科室科长说完话都是要再问一次甚至好几次。有次科长在安排整理出十几份光伏风电项目打印时,误听为整理出光伏风电项目,于是花了一早上的时间从大量的文件中整理出了所有的几百份光伏风电文件。
之后自己想了几个小方法,在别人讲话时录音并仔细听讲,慢慢的,在逐渐适应并主动学习了解榆林方言后,不仅掌握了几句有趣的榆林本地方言,而且也为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石。
宣传方面:
今年的榆林政府见习不同于去年,基数大且分散到各个县区,县区之间相隔甚远,进一步加大了团建以及宣传上的难度。于是实践团队立刻着手建立每个县区临时团支部的宣传架构,设立宣传方面总的负责人,学习了解宣传的详细制度后,在建立的宣传群里把宣传细则统一过了一遍。
在与领队老师郁老师、石老师、崔老师组织召开组会之后,建立“分模块、小至大”的宣传机制,并积极与当地媒体如榆林日报、横山新闻网等校外媒体取得联系,进行深入沟通。此外,部分队员所在单位工作量较小,在强调主动发掘工作、积极与科室同事沟通之余,分配宣传方面具体工作,致力寻找典型人物、故事素材,在榆林市临时团支部全体共同努力下,宣传方面遍地开花、熠熠生辉!
调研方面:
政府见习团队分散到各个县区,由于当地物质条件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校内事务临时退出等原因,榆林市政府见习团队队员数量有了明显缩减。而省域调研问卷数量是按照最初的人员数所配给,与现实状况有了较大出入。此外,问卷题量较大,每份问卷都会花费较多时间,最初既定任务完成难度颇大,队员们心理上也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在相关专业同学与调研组沟通、领队与实践中心沟通之下,最终将问卷数量对比人数做了相应的调整。问卷数量确定后,与各个县区问卷初始分配数量也有较大出入,并且规定各地区同种问卷调研数必须在30份以上,经历多次调整,最终将问题解决。
在调研过程中,各团支部也遇到了多种困难。神木县离乡镇较远,来回车程较长,榆阳区周围精准扶贫对象过于分散,花销过大,除此之外,调研对象的排斥、气候炎热等因素都给调研任务的完成带来了层层阻力。但同学们时刻铭记出发前出征大会上宫辉副书记强调的“去看见真实的生活与世界”,想方设法,将困难一一排除。甚至靖边县临时团支部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联合开展调研,为之后的长期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日程过半,逐渐熟悉工作,心理上难免发生变化。“行百里半九十”,当然,这是一鼓作气,奋勇向前的号角,是砥砺前行、坚守岗位的信号。谨记身份、立足现实、饱溢激情、脚踏实地,这不仅是做好本职的纲要,更是人类社会秩序的葳蕤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也会毁于蚁穴,谨小慎微、以小见大、饱含激情,将是未来工作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