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孔——来自研究生院(苏州)的运动员方阵。当苏州研究生的方阵缓缓走向主席台的时候,观众席上,很多学生都惊讶地站了起来。采访之后才知道,为了这次运动会的顺利亮相,他们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一周前来到西安。
西安交大校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研究生院(苏州)为了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每学年分批组织学生返校学习,这个月返校学习的学生很幸运可以参加这次运动会。这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去年也来了,但是因为下雨没有在开幕式上亮相,准备的节目也没有表演,很遗憾;今年天气很好,第一次参与运动会并且参与了开幕式、表演了节目;这次他们为运动会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天公意外不作美的情况,衣服全是防雨的,只要开幕式举行,就一定可以参加。研究生院(苏州)副院长周荣莲老师说:“这次有54个学生参与,报名的很多,由于人数有限,只能进行严格筛选。”
问起学生返校的感受时,辅导员张超才老师说学生感受大体有两种,第一类是本科就是交大的,这类学生阔别母校一段时间,这里有他们的老师、同学、太多美好的回忆,他们回来是一种心情;另一类是外校来交大读研究生的,他们来到交大,就好像一个高中生第一次踏进大学,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当校门映入眼帘的一刹那,是兴奋的、期待的、忐忑的。他们都很渴望回来,这也是周老师早早为学生回来做各种准备的原因。周老师说,昨天晚上还有集合训练,大家还是很激动,通过回来参加运动会,觉得自己对交大的归属感更强了。
据张老师介绍,为了运动会,他们带着同学们早把身体锻炼好了,像3月29日苏州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学校(苏州)有63名师生参加,还有40多名志愿者,他自己和周老师都参加了。对于运动会组织,辅导员张泽旭老师说,在运动会尚未接到学校通知时,就有很多学生问什么时候报名,前期还有一个选拔。所以,这次运动会,他们不仅带来了开幕式精心打造的方阵,而且基本每个项目都有同学报名参赛。
无论多长时间的备战,真正踏入校门的那一刻,每个人的切身体会还是大相径庭。
周老师说,每次回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次回来感觉学校的节奏更快了,整体是一派蓬勃向上的气象,下一年还会带着学生回来参加。张老师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交大人儿”,本科、研究生都在交大,后来留在交大工作,这次回来感触最深的是学校更“利索”,办事速度更快。张老师这次回来,首先了解了返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他说:“学生们都有很大的成长,对交大的认识也更深刻。”
研究生院(苏州)现在有全日制研究生809名,包括在职的有1000多名,周老师说,这次运动会我们把口号定为“寻梦姑苏,饮水思源,创新创业,勇往直前”,寻梦姑苏,从交大历史来讲,我们交大从上海迁过来,交大创始人和几任校长都是苏州周边人,有南方情怀,交大有江南文化传承,原来是西迁,现在是东扩,2003年我校就开始在苏州培养研究生,2009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政府支持下我们在那边成立研究生院(苏州),现在毕业生已经三届,交大的学生在当地很受欢迎。我们这么远去那边,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体现办学特色,这样才是成功的。今天,我们学校所在那个区域叫做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聚集了国内外2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周边有上千家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创新型企业,在一个更开放的环境下,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条件优越。我们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研二要求有六个月的专业实践时间,在苏州学校旁边就是企业和产业园,这样条件很便利,现在他们都主动来宣讲招聘实习生。
心里牵挂着苏州的学生,张泽旭老师在运动会的第二天就得回去。周院长特别强调,张超才老师和张泽旭老师是那边的辅导员,负责那么多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尽职尽责,很辛苦,也做的很好。希望下一年继续组织学生返校,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