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号,第三届陕西校园“双十佳”诗歌奖颁奖大会暨陕西高校青年作家论坛在西安交大举行。
民乐团的古典曲目雨碎江南,以悠扬的笛声,婉转的琵琶,为会场营造出宁静淡然的气氛,让大家的诗性悠然而发。
何超峰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征稿情况,第三届陕西校园“双十佳”诗歌奖从今年1月1号开始面向全国的陕西青年征稿,在4月底截止投稿时,累计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区、超过百余所大学的500多人投稿,据不完全统计,收到的诗歌超过五千余首。组委会公开承诺不收取参赛学生任何费用,仅希望陕西青年诗人可以联起手来,让中国听到陕西青年诗人的声音。
李晓恒老师在点评中谈到,这次征集到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且目光长远,语言精辟。但诗歌创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可以坚持下来,他鼓励大家坚持自己的创作爱好,传承我国的文化精粹。
李晓军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他提到:“诗歌是心灵的表达,诗歌在生活中鼓舞自己前进,勇敢面对挫折。”获奖代表黄诗煊也为到场老师同学朗诵了《我的自白书》,不过在刚开头就由于紧张特害羞的说了句“对不起,太紧张,忘词了”,全场用热烈掌声鼓励他,片刻后,慷慨激昂的诗歌声便传遍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黎荔、成路、史飞翔和远村等多位老师也分别畅谈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黎荔老师说:“诗人是曾经的王者,现在是小众化的,诗歌也不是浮云,是我们精神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三字经,唐诗,这都是从小就影响我们,熏陶我们的,因此我们应该对诗歌报以正确的态度,并为之发展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远村老师指出:“自己曾经写诗时,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现在却明显淡了,曾经的海子,现在却没了,有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却没有诗家,只有诗人,这便说明诗与人是相统一的,谈诗的时候,谈的也是人,我们不可以忘记自己从何处来,未来是属于诗歌的时代。”
人文学院副院长黎荔、姚明今教授,陕西省政协《各界》杂志主编远村、省委组织部《当代陕西》党建版编辑李晓恒及王可田、成路、史飞翔等多位青年学者共同参与了此次的评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