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多彩书院>正文
多彩书院

崇实书院经典品读会:品往圣绝学,悟哲理人生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03-14 15:40 浏览量:

3月13日晚,西迁精神读书会本学期第三次经典品读会在崇实书院举办,人文学院韩鹏杰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陆卫明教授继续为大家解读《孟子》和《道德经》,带领大家感悟先贤智慧。

韩鹏杰教授今天为大家讲授了《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和第三十九章的内容。第三十八章是德经的开始,韩老师告诉大家:有道德的人从不认为自己是有道德的,是高尚的,对于善行,他们能自然而做,自然而忘,这才是有真正有道德,达到了大象无形的境界;而牢牢抓住自己的功劳,大力宣扬,或怀揣着目的而帮助他人或行善的人不是真正的有道德。“为之而无以为”是上仁,“为之而有以为”是上礼,在《道德经》中,老子赞扬无为的思想,认为上仁是好于上礼的,但韩老师在这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现代社会与农耕社会是不同的,在当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人们宣扬自己的善行也无可厚非,还会一定程度缓解人们的压力,使人心情愉快,并能起到号召人们行善的作用,形成人们自觉行善的社会风尚,利于社会和谐。此外,老子在这里有两个反对:一,将礼变为一种强制,就会只流于表面文章,失掉忠信,造成祸乱;二,重视前识与预言,就会穿凿附会,丢掉理性。

第三十九章,韩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何为“一”,由第四十二章“道生一”说明“一”就是太一,无极,是阴阳的统一;由第四章“冲”形容“一”的状态;由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说明了解“一”的重要性与作用。之后,韩老师指出本章在说明“一”对于天地神谷万物的重要性之后落脚于侯王,以“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劝诫君主不要以为自己高高在上,只有重视人民,才能获得长久的统治。

陆卫明教授先讲解了《梁惠王章句》最后一段:由鲁平公听信臧仓诬陷孟子不守礼仪的谗言而不见孟子这件事,说明想做某种事情总有种力量在推动它,重要的是自身的态度和看法。尽管,孟子相信“行止,非人所能也”,但也倡导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强为善”。

此外,陆老师还提到孟子从五个方面将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到极致:人性论是仁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心性论要求人们加强内心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修养论,针对国君和知识分子,这也是仁政思想能够实施的关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仁政:这也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之后,陆老师讲解了《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的一部分,他提到孟子套用《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用《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来论证齐国之强盛,说明王道在齐国的可行性。用齐国的谚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说明要获取和守天下,要顺势而为,抓住合适的时机。另外,在与公孙丑的对话中,辨析了动心与今义的不同,在本篇中“动心”是相对于大勇与小勇而言,为害怕、恐惧之意。最后,用“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揣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告诫大家,在通过自我反省之后,若自己没有道理,即便是面对地位、实力不如自己的人(文中指黎民百姓),也要害怕谨慎,但自己有道理,就要坚持自己的行为,绝不退缩。

本期的读书会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在本期活动中不仅有老师的认真讲解,更有同学们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理解,通过大家思想的交流和老师的热心指点,大家收获的不仅是对经典的体悟,更有对阅读方法和思考方式的改进与提升。

文字:崇实书院 吴歌
图片:崇实书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