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团委“暑期实践三下乡”的号召,7月11日至13日,彭康书院牛晨、梁浩天等8人组成暑期实践队,以“宁夏环境成功治理为西安的环境治理提供依据”为课题,奔赴宁夏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实践队在中科院沙坡头研究站进行了调研采访,获得了珍贵的一线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践队从古都西安出发,一路向西,从三秦大地到西北沙漠。他们满怀热情,忍受夏日炎炎,在沙漠边缘实地考察。通过和当地人交谈,他们了解了一些基本信息。随后,在中科院沙坡头试验研究站进行了一系列访谈。从高主任那里了解到,沙坡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立研究站。研究站采集数据,对干旱地区的水分平衡、植被动态、植物生长、大气降尘、风沙物理与沙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突破了一系列难题并将新理论成功应用到修建“包兰铁路”上。同时,在“方格固沙”成功的前提下,国家5A级景区——沙坡头得以开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他们还了解到,宁夏省各市县正在建设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将会对能源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生态和经济效益。
追忆着前辈的光辉事迹,高主任强调说:“首先,环境治理不是一个部门在战斗,它融科技、经济、环保等相关机构于一体,是综合治理;其次,环境治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人民,因此,不仅要治理环境,还要依靠治理环境,建设发展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队员们在调研访谈中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将西安市的环境治理状况同宁夏的环境治理现状进行比较,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新颖且有应用价值的观点。
在这次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挥交大优良传统,亲临实地,一不怕脏,二不怕苦,很好地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深入的了解了社会,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