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建顺教授做客文治书院文心茶室,为师生们带来“唐调儒风——唐文治先生与中华吟诵”的主题讲座,在雅言吟诵中传递着经典的优美和隽永,在低吟浅唱中展示着中华诗文的魅力和韵味。
院务主任张爱萍首先向徐教授颁发文治书院通识教育导师聘书和书院吉祥物,徐教授也专程从中华吟诵学会带来了唐文治先生早年的吟诵录音,捐赠给学校档案馆留存,档案馆馆长贾箭鸣老师代表档案馆接受了这份跨越时空的珍贵礼物。随后,在一张张色彩淡雅、意境恬淡悠远的古代吟诗图、行吟图、读书图中,主题讲座缓缓拉开帷幕。

徐教授首先阐释了吟诵的含义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卓然的位置,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同时也是创作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修身方法、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思维和精神的重要承载方式等。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吟诵的方法分两类:有格律者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通过名家的视频和徐老师的哼唱,稍显陌生却天然优美的语音和腔调触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徐老师的讲述从吟诵知识的普及,慢慢引领着听众们走近一位无比熟悉的长者——老校长唐文治,这位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大师与传统吟诵渊源深厚,为弘扬国学,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创制了吟诵典籍诗文的重要流派“唐调”,成为一种别开生面的国学教导教学方法,也使古老的中华吟诵焕发了青春,产生了重大影响。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先生两度亲声录制的“唐调”唱片曾热销国内外,先生的“唐调”以太仓文读语音,声调上下两调,以平为主,吟诵之法来自古文一派的正宗传承,“唐调”亦被尊为儒家最传统的读书声。
据悉,徐建顺教授将进一步与文治书院合作,筹备推出书院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实践训练专题课程,普及吟诵文化,让吟诵回归教育,传习雅言之道、养成君子之风、继往圣之绝学、承中华之文脉,促使我们的文小帅和文小美们更好地继承发扬唐文治老校长所发明的文化精神,推动唐调传承、发展和不断升华。
主讲人介绍:
徐建顺教授,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在中央民族大学和首师大每周举办“徐张国学讲座”,邀请杰出国学学者主讲。著作有《名家状元八股文》、《命名——中国姓名文化的奥妙》、《声音的意义》、《徐健顺吟诵文集》、《吟诵教程》、《我爱吟诵》等。录有《徐健顺吟诵专辑》、《学唱传统吟诵》、《吟诵之美讲座》、《吟诵理论与方法》等吟诵录音与录像。倾心投身到中华吟诵的采录、整理、研究与推广当中,对吟诵理论的研究很有造诣,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吟诵学体系,日渐受到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音乐界、国学界的关注,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于2010年发起成立中华吟诵学会,并于2010年10月在北京举办“中华吟诵周”大型学术文化活动,邀请海内外著名吟诵专家四百余人齐聚北京,共襄盛举,复兴与传承中华吟诵。在全国做过千场讲座、多期培训,在诸多电视媒体进行吟诵表演,将吟诵变得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促成了一系列吟诵课题的申报,促进了中华吟诵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