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多彩书院>正文
多彩书院

彭康书院暑期社会实践探访延安革命圣地

日期:2015-07-16 11:22 浏览量:

延安,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上周末,彭康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延安进行参观学习。

7月10日中午到达延安,在安排好落脚点,稍作停歇之后,同学们就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同学们一下车就被馆前巨大的毛主席雕像所震撼,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受,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感,一下子使人沉静下来,像是有一股力量驱动着大家去好好参观感受。整个纪念馆展览十分丰富,让同学们感到印象最深的有两点:1,第一次了解到著名的《东方红》和《我们的领袖毛泽东》两首歌曲的词作者都是陕北农民,而两首歌的旋律也都是由陕北民歌改编而来。2,纪念馆中“延安新市场”部分还原了革命时期延安的一些街道面貌。整条街给人的感受就是一种和谐。当时的人们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人们生活怡然自乐,相处淡然,这在当时的中国恐怕也只有延安能这样吧。以上两点所反映出来的都是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爱戴。让人民群众自发地拥护爱戴是不容易的,而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其中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群众路线使党发展壮大了,虽然在一定时期有所削弱,但很可喜的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得到深入开展。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必须坚持传承发扬下去。

延安之行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了中共七大会址以及毛主席,周恩来等同志的旧居。毛泽东曾说:“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周恩来也曾说过:“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此次参观,同学们亲眼见识了先辈们曾经奋斗的居所,其环境之艰苦,设施之不完备,让同学们更加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在杨家岭参观的时候已近黄昏,环境清幽,漫步在小道上,顿觉一种沧桑感。黄土地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使人去思考一些超越个人的,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同学们还参观了宝塔山,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枣园等革命旧址。在登临宝塔山顶时,大家俯瞰整座延安城。诚然,延安的经济尚欠发达,城市很多地方还在建设之中,甚至高楼与窑洞并存。这时有同学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过的要大力支持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老区建设会越来越好。

延安精神是什么?在亲身体验之后,同学们认为,延安精神就是无数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是老区人民无私奉献,团结一致跟党走的精神,就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而不懈追求的精神。

在延安参观的几天恰逢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标语使同学们印象深刻。我校的西迁精神与延安精神实际上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两种精神都发扬在西北黄土地上,都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复兴释放着无限光芒。这就是黄土地精神!

文字:彭康书院 南锋霞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