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法学教育肇始于南洋公学初期,自1985年恢复办学、2008年正式成立法学院以来,即把建设“高起点、国际化、研究型”的国际一流法学院作为奋斗目标。2018年法学院荣获QS世界首家五星级法学院国际认证。新时代,法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西迁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三正一卓”的学院精神,全力推进创新港内涵建设和“双一流”建设。
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学院科学发展
法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强调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凝心聚气,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法学院以中心组学习、读书会、“三会一课”、网课学习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积极组织学习十八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学科带头人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研讨,根据“三个面向”规划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开展前沿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法学院党总支教育培养师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中国立场、关注中国问题、养成文化自觉与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法治事业,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校园建设。
法学院党总支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学习和践行西迁精神。西迁精神是交大人奉献报国、开拓创新的永恒精神财富,是交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法学院党总支的邀请下,西迁老教授潘季、胡奈赛为学院师生讲述西迁历史,西迁老教授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胸怀,认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以及心系国家心系学校的情怀使学院师生深受感染。学院多次组织师生参观西迁博物馆,聆听西迁故事,倡导师生传承西迁精神,做新时代交大法律人。2019年上半年,在创新港搬迁入驻前的关键时期,学院师生多次赴创新港参观体验,为搬迁工作建言献策;师生共同在创新港植树,为创新港增添绿意;各支部纷纷围绕“打通入‘港’最后一公里”开展党日活动,为入驻创新港打牢思想基础,贡献力量。9月,在创新港举办的首届法学院开学典礼上,党总支书记王保民以讲党课的方式致辞,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任务和青年使命的重要论述,号召新生传承西迁精神,肩负时代使命,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法学院各支部以创新港启用运行和文明校园创建为重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各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布置创新港法学院研究院,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志愿宣传,美化校园,向祖国母亲表达爱意。兴庆校区高年级和创新港新生支部联合举办学习经验分享交流活动,传承西迁精神,为新同学顺利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过渡提供及时而必要的帮助。结合毕业年级秋季求职的需求,硕2018级党支部搜集汇总相关求职信息,为毕业生求职提供帮助。博1974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学术研究经验分享沙龙”活动,交流学术经验,分享科研心得,助力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通过一系列支部活动的开展,法学院党员师生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提升了思想道德素养,做到了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近年来,法学院党总支持续深入开展“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活动,组织师生赴红旗渠、遵义会议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安吴青训班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以“三正一卓”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
法学院非常重视学院文化建设,以先进学院文化引领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正气、正道、正义、卓越”的学院精神是对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养天地正气,行人间正道,求正义,尚卓越”追求的高度概括。立身“丝路”,心向远方,法学院紧密结合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形成“高起点、国际化、复合化、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筑牢法学教育之本。学院以“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两个国家级高水平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依托,着力培养品学兼优、能力卓越的“国际化”与“复合化”高端法律人才。与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的面向中国本科层次学生的中澳丝路班和面向外国留学生的“国际法与中国商法”硕士班,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展的面向博士生和青年教师的“丝绸之路学者”专项留学项目与高端国际会议项目都成为引领法学教育与研究国际化的标志成果。2019年9月18日,法学院研究院正式入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并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阿里巴巴集团等签署合作协议,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国际化搭建新的平台。2015年以来,学院共有6名硕博研究生赴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培训中心等进行交流和实习。学院创办了法学本科复合实验班,特设“法律治理学”交叉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成立一系列交叉学科研究机构,为 “复合化”高端法律人才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资源和条件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法学院积极创新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与西安市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仲裁委员会、律师事务所等推进协同合作育人,聘任校外导师,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学校。与司法实务部门联合开展“司法进校园”活动,支持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在西安交通大学法律坊开庭审理案件,组织师生旁听庭审,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创新港法学研究院建设有法学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智慧模拟法庭”和“丝绸之路国际律师学院”,为全面锻炼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提供了一流的环境与平台。2019年学院3名同学“律商联讯”杯高校法律精英挑战赛脱颖而出,斩获大赛合规组冠军,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法律专业功底和自信 从容的精神风貌。
创新港启用元年,在法学院的首倡下,名家汇集的“新港报告”成为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建设的闪亮名片。法学系列英文讲座作为“新港报告”系列活动的开篇,由国内外知名法学学者傅崐成、王贵国、Paul B. Stephan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优秀教师带来13场学术盛宴。围绕学术前沿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新港报告法学系列讲座以现场讲座对话和网络平台播放的形式向全球开放,展示了“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推动师生与社会乃至全球各界进行学术交流,激发学术创造。结合创新港内涵建设,法学院各研究中心积极举办读书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形成了学术繁荣的良好氛围。
2019年法学院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陕西省首家具有法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对于优化学校学科布局,促进法学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以西迁精神创新治国理政的前沿研究
秉持西迁精神,交大人一路走来,建设创新港,开启了“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新征程。法学院发扬西迁精神,高度重视创新港内涵建设,党政领导班子多次研究谋划创新港“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的内涵建设,规划和推动“跑五”计划,推动依托创新港内涵建设,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国际前沿问题的法学研究,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法学院致力于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已形成长效机制并取得规模效益,突出成效,亮点纷呈。一是创办学刊论丛,发出中国声音。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创办、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比较法学刊》入选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 IP & Science)的“新型资源引文索引数据库,成为我国第二本进入ESCI的法学刊物,有力提升了我国法学学术话语权。二是打造智库团队,服务国家法治。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国际法新型智库团队,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学术支持;知识产权法学、立法学与党内法规、信息安全法学等研究团队,发挥交叉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力促地方法治和社会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政策协同创新中心” 入选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计划、获批陕西省首批十大A级智库。三是创建高端平台,建设法学“丝路”。搭建“新丝路法学院联盟”等高端学科平台,努力拓展法律外交新渠道。四是承担“当代中国法治热点问题解读”“法治中国与国际法”等全校通识类核心公共课,承担全校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举办各种论坛会议,开展各种法律类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法学院教授应邀参加普法宣传,在全省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为学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和支持,协助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推动实现学校管理法治化。
法学院积极组织各项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学院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徐显明教授为全校中心组成员和师生代表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团委联合举办“九州名家——国际法治三人谈:理论与实践”专题高端报告会,邀请法学名家黄进、徐宏、陈福利三位教授与全校师生分享中国在国际法领域的贡献。在“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精心办好法治宣传品牌活动,提升校园师生的法治意识。在2019年12月4日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法学院举办了首场创新港宪法宣传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法学院研会举办了“创新港第一届法律知识竞赛”,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同学们学法用法的积极性。2019年4月法学院硕士生赴交大附小围绕“反对校园欺凌”开展法治宣讲活动,以视频、情景表演、信件沟通等方式进行,形象生动地向小学生们展示了面对校园欺凌,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面向新时代光辉灿烂的法治前景,法学院师生将继续同心戮力,创新进取,在“双一流”和创新港内涵建设的征程中,引领学院扬帆远航,谱写法学院跨越发展的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