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潘季教授应法学院邀请,为学院师生带来西迁精神主题报告。法学院单文华院长、王保民书记、李万强副院长、丁卫副院长以及法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和全体教工参加报告会。
单文华院长表示,“西迁精神”源自交大西迁,但已经不仅仅是交大独有的精神财富,它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一同构成了属于全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应该常学深学,身体力行践行“西迁精神”。
潘季教授结合亲身经历,从西迁的时代背景、西迁过程、西迁后交大的发展以及几十年间西安交大人对“西迁精神”的传承等方面作专题报告。上世纪五十年代,祖国西部需要建设,需要人才,交大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踏上了西迁之路,从此扎根西部,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发挥智慧和力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潘季教授多次表示,“西迁精神”从不是为了强调当时西部物质条件的艰苦,他反而笑称“当时中央、上海市政府和西安市政府都为交大西迁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帮助,物质上我们一点儿都不苦”。他认为“西迁精神”实质是指西安交大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这片黄土地上发扬奋斗精神,在科研教学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事业拼搏,推动科研创新,奉献国家的精神;也是指西迁老教师以身作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交大人,让“西迁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精神。潘季教授还通过西安交大几位优秀教师和几个优秀科研团队的先进事例教导在场师生,知识分子要有奋斗、奉献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我们对事业的追求不能停止。他还为大家播放了一首由他作词、由钱学森书院学生演唱的歌曲《忆母校》。潘季教授的讲座生动、接地气,引人深思。
王保民书记在总结中谈到,潘季教授从个人经历讲述的西迁故事,不仅使我们深深地感动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连,更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西迁老教授在西迁创业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敬业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次报告会是一次关于“西迁精神”和“四面旗帜”的深刻教育会,作为西迁精神的传承人,法学院全体师生应立足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实际,认真思考如何传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西安交大“双一流”建设和创新港工作中开拓创新,建功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