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人文学院机关党支部联合五个教工党支部以及两个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一行30余人赴渭华起义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马晓彬带队。

上午9:30,人文学院师生冒着初夏细雨抵达纪念馆,开启了为期一天的红色之旅。渭华起义发生在1928年,由刘志丹、唐澍、王泰吉等人领导,以华州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建立了方圆两百公里的根据地。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火种,为西北地区革命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成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有影响的起义之一。
在纪念馆中,讲解员带领大家学习渭华起义的始末,以及当时西北地区革命的整体态势。随后,各位党员来到起义旧址,先烈们留下的长20米、宽2米的砖铺大字——“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给党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百多名渭华儿女在敌人的暴行面前表现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辱的英雄气概,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巍巍丰碑,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大家拜谒了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在细雨中默哀以缅怀先烈、表达哀思。

随后,全体党员又来到中国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以“回顾历史、弘扬传统、牢记使命、再创辉煌”为主题,共设立测控装备、气象装备、车载装备、回收装备、通信装备、教材成果和天线七个展区,普及了航天测控知识,展示了航天测控发展的历程,大家深刻体会到航天测控人的爱国情怀与科研精神,对祖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充满自豪感,对航天英雄们的丰功伟绩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参观虽然结束了,但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以及中国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拼搏、奋斗、奉献的精神始终鼓舞着大家。通过参观学习活动,大家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前代英贤虽然采用的方式不同,奉献祖国的精神却超越时光而相互融通,或以血肉之躯换来珍贵的和平与安定,或以科学技术实现祖国的繁荣与昌盛。
马晓彬书记号召全体党员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革命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充分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