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院部动态>院部动态>正文
院部动态

【五育并举促全面发展】野蛮体魄筑基础,全面发展育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育人工作纪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7-12 16:42 浏览量:

2014年8月16日,习近平在南京欢迎前来出席青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时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研究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品牌活动为抓手、以体育精神为纽带、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以体育人”有机结合,推动“五育并举”落地落实落细,助力学校加快构建新时代体育育人体系,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

振奋精神培养身强体健者

野蛮体魄,振奋精神。学院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今年4月,学院在创新港举办“百年团青正风华,青春献礼二十大”主题趣味运动会,在兴庆校区举办“一拍即合,羽乐同享”师生羽毛球比赛,吸引了全院众多师生参加。夺得羽毛球赛冠军的侯晓放同学感触颇深,通过此次羽毛球赛“以球会友”,他不仅结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加深了与老朋友的感情,师生间也在配合交流中增进了了解。每一份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队员们的紧密配合和相互鼓励。同时,他切身感受到学院既是一个学习科研的好平台,也是一个青春洋溢的大家庭。另一位参赛选手李宇辰同样热情高涨,在此次比赛中他获得了羽毛球赛团队第二名的好成绩,称赞本次比赛“不仅能强健体魄、愉悦身心,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我们拼搏之意志和进取之精神”。

学院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转化为具体实践,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终身运动的习惯,丰富课余文化生活。5月份,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创新港涵英楼北侧草坪响起,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3场“校园健身舞”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跟随动感的节奏将平时的压力一扫而空,累计参与人数达700余人次。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们对“校园健身舞”活动展现出极高的兴趣,纷纷表示“这种活动有益身心,可以多多举办”“在平常科研学习之余,还能与大家一起蹦蹦跳跳,健康又减压”。

砥砺品格培养意志坚定者

文精武杰,砥砺品格。体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取得胜利与荣誉,更在于磨练顽强的意志,增强抗压受挫能力。学院坚持将体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力求以体育之精神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学校运动会中,同学们奋勇拼搏,为集体争光添彩,学院连续两年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充分展现了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2021年,学院篮球队参加学校组织的“潮州三环杯”篮球赛,经过一个月的刻苦训练,联队获得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在“师门杯”羽毛球赛上,学子们发扬体育精神,获得了羽毛球赛混双十六强的成绩。在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春季联赛中,马院学子与人文学院、电信学部组成联队认真备赛、配合默契,以“巾帼魅力,活力女篮,追逐梦想,顽强拼搏”为口号,最终斩获女篮亚军。

去年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家的生活造成了许多影响,为了引导同学们保持良好心态,更好地平衡科研与生活以及疫情所带来的压力,学院推出了运动打卡计划,根据参与的运动类型设置不同的积分,鼓励大家长期参与。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同学们的广泛响应。在不断打磨改进中,运动打卡已开展3季,形式覆盖长跑、游泳、球类等主流运动项目,累计参与人数达300余人次,累计运动时长达2000余小时。在打卡中,同学们互相监督鼓励,许多同学逐渐养成了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进一步对日常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任娟是马院2020级的硕士研究生,每次运动打卡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她认为运动使人健康,催人奋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把运动编排进自己的计划表里,坚持不懈,锻炼品格,磨练意志。马院博士生聂汉林表示,通过打卡由衷地爱上了体育锻炼,在运动中“感受到脱离其他欲望束缚的自由感”。

指导实践培养笃学报国者

以知促行,指导实践。学院师生聚焦有关体育的理论研究重难点问题,依托学科研究优势,积极推动学院成为体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创新高地,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首次阐述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4月18日,《西安日报》第七版“理论与实践”版刊发了李永胜教授《北京冬奥精神点亮“一起向未来”的星空》的理论文章。6月6日,《陕西日报》第五版“理论”版刊发了燕连福教授《“七年磨一剑”的精神密码:北京冬奥精神》的理论文章,深刻阐明了北京冬奥精神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北京冬奥精神背后的伟大实践创造。

燕连福教授、研究生程诚、何佳琪等人在CSSCI来源期刊《思想教育研究》上发表论文《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三个向度》。文章强调,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新时代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要挖掘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入把握时代价值,充分探索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路径。权小娟副教授等人先后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的同伴效应及性别差异》《现场观看体育比赛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等文章。文章认为,青少年体育锻炼中存在很强的同伴效应,并大大超过家庭、班级和学校的影响;“体育”的参与为社会资本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媒介与机会,建议倡导、构建以大众体育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社会资本建构路径,充分发挥体育参与的社会价值,不断深化、细化体育与社会资本研究,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我国体教融合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始终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要求,持续探索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机制,树立体教融合、育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理念,以全员的实际行动将体育育人工作融入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努力培养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字: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