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懂生懂医懂工程 最想懂的还是你

生命科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工作纪实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6-15 15:25 浏览量:

面对疫情,迅速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课程进度

新学期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实验课程安排,在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下,生命学院教学实验中心迅速响应,克服了实验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困难,及时对实验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方式进行了调整。

虚实结合、虚实互补,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生命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室本学期共开设实验课程21门,包含实验项目113项。经与实验教师协商,在符合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充分尝试和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将其中14门课程中的40个实验项目开设为虚拟仿真实验。面对一些必须以实体实验开展的内容,中心的教师也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了尝试:部分教师借助雨课堂、腾讯会议等网络直播手段,进行了实验原理及预习课件的推送和学习;部分教师利用思源学堂进行实验过程管理;部分教师充分利用“雨课堂”、“思源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生物“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探索传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数字化教学工具”与生物“大数据”平台有机结合模式。以上各类教学探索获得了师生好评,获批校级教改项目2项。

以疫情为“教材”,将新冠病毒知识融入实验教学内容。“生命科学基础Ⅰ课程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本科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生命科学素养和能力,使其掌握生物学研究方法、思路,具备从事本专业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创新工作的能力。在本学期“生命科学基础Ⅰ”课内实验“生物大分子结构模拟”实验中,授课教师将抗疫知识与课程教材相结合,把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内容融入到“线上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利用计算机来模拟、观察冠状病毒在感染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分子(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的空间三维结构,并对不同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的刺突糖蛋白空间结构进行比较。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角度了解到不同冠状病毒传染性不同的原因。课程中也对中外科学家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开展病毒序列测定、病毒来源研究及病毒蛋白质分子结构解析的过程做了简要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为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周密安排,全面防控,恢复线下授课

春风十里,不如实验室有你。按照学校防疫要求,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老师们在学生返校前做好了细致的准备:消毒水、体温计、手消液、防护手套、备用口罩,期待着再次看到同学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和认真专注的身影。

“懂生懂医懂工程,最想懂的还是你” “相比DNA,我更愿意做单链RNA,一心一意祝福你”。生命学院的大楼外面醒目的红色标识溢满了我们期盼同学们归来的热情。

5月11日起,第一批返校学生开始进入实验室。目前,“生命科学基础I”和“生物技术原理2”两门课程的实验环节已进入线下授课模式,其中小鼠解剖实验和荧光蛋白质粒实验部分已经开课,正紧锣密鼓开展。

为确保安全,学生均需通过体温检测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上课期间间隔1米落座,井然有序。

授课老师给大家做着准备和示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授课老师的最大愿望就是让同学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

线下实验操作内容中,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老师们也将抗疫知识巧妙融入其中。“生命科学基础I”和“生物技术原理2”的荧光蛋白质粒实验带领大家进入微生物的世界,认识这个“小小的”地球霸主。实验还通过比较世界历史上历次流行病的爆发以及当时人们的抗疫策略、不同人群的态度及后果,引导同学们思考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事件,在思维方式上获得提升,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国内外有关事件。下图是微生物及荧光蛋白质粒实验中,学生用微生物进行的创意绘画。

疫情即命令,为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老师们付出了大量努力,做好了细致的准备。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过程中有艰辛亦有收获,老师们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探索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后续新形态下实验教学改革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思路。

文字:实践教学中心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图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星 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