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正文
教育教学

背上书包看世界,大树西迁薪火传

交大本科国际交流专项系列报道之四:行万里路 筑科研梦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11-23 09:58 浏览量:

为落实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培养本科生国际化视野,增强人才培养国际竞争力,教务处建立“西交丝路云国际交流”融媒体,大力营造国际化氛围,设立本科生国际交流专项经费、联合学院积极拓展本科生合作交流渠道,全方位、多形式支持本科生赴世界知名大学交流访学。“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经费900余万元,本科生赴国(境)外交流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

在学校专项经费支持下,材料学院组织的首届“材料学院本科生国际名校行”活动圆满结束。25名优秀本科生到4所世界知名学府:九州大学、京都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了访学交流,通过知名教授讲座、实验室参观、与名校师生深入交流,领略了不同文化下的人才培养与学术氛围,学习了诸多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知识,明确了未来奋斗目标和学业追求。

第一站:日本九州大学

同学们首站到氢能源、氢制取和储氢材料等领域研究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九州大学交流学习,参观了超高压电子显微镜中心,中心主任松村晶教授介绍了材料实验分析的重要仪器之一超高压电镜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及应用等。该校理学院物理系主任Takashi Kimura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九州大学的低温中心(Low Temperature Center),该中心有一套完整的液氦回收体系,负责将全校的液氦供应及回收工作,其液氦的回收利用率高达85%以上。参观后,同学们普遍的感受是九州大学不但重视前沿科学研究及实验设施建设,更注重实验资源利用、成本控制和环境保护。

第二站:日本京都大学

同学们参观了京都大学高分子实验室、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固态物性化学等实验室,诺奖团队工作室,并与实验室的研究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诺贝尔奖获得者本庶佑团队合作者、京都大学国际高等教育院韩立友教授为同学们作讲座,鼓励同学们充分挖掘自己潜力,遵循兴趣做研究。他谈到,尽管京都大学培养了一大批获得诺贝尔奖的优秀人才,但这些诺奖获得者当中很多人的开创性论文影响因子并不高,这说明开拓性理论或发现往往不被多数人理解。要想守住科研初心,就必须耐得住寂寞,要以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去思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交流结束后,同学们不禁感叹:“京都大学在日本起着重要的教育引领作用,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人触动,学校不大,也不崭新,但却成绩斐然,成为日本顶尖学府,真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第三站: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离开日本后,同学们赶赴新加坡,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两校实验室后,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这两所大学的实验室管理十分严格,实验设备注意事项标示清晰、详细,实验室干净整洁、空间大。所有测试仪器基本集中在一栋楼里,各个实验室之间全部联通,所有实验室24小时开放。全体师生经过安全和操作培训后可以使用任何仪器,实验室开放、共享程度比国内更高、实验效率因此更高。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颜清宇教授在讲座中谈到,他本人在科研中运用的智能识别和AI等高精尖技术,都得益于本科所学的基础知识。

通过新加坡两校学习交流,同学们收获颇多,一方面了解到现今材料领域前沿问题都不仅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向着大合作、大平台、大团队的方向发展,涉及计算机、生物、医学、能源等多学科融合交叉。另一方面更加意识到要重视本科阶段知识积累,为未来开展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名校访学交流经历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宝贵财富,科研梦想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中播下。学生对科研的认知更加深刻,学会从人类、环境等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坚定了通过努力未来为人类进步和科学发展贡献的决心。

文字:教务处 材料学院
图片:材料学院
编辑:彭碧仙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