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为高校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迫切需要造就一代卓越人才,为建设国家和服务人民贡献力量。培育思想政治过硬、科学知识扎实、道德品行优秀的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应承担的历史重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全面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切实行动和培育成效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坚持立德树人
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立德树人是学校思政和德育的中心环节,坚持德育为先,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其中的“德”既包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公民道德,也应包括政治道德。要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并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突出思想引领
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有清晰的规划,还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要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唱响主旋律,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要巩固宣传主阵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育引导作用。鼓励授课教师研究完善课程内容,将思政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融入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把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观培育有机统一起来,寓“教”于“启”。可通过讲授相关学科发展史和最新前沿研究方向与成果,介绍学科创始人先进事迹,所学学科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坚定以学识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宝贵精神与优良品质。
落实全方位育人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不仅仅是授课教师或辅导员的职责,也应该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在高校,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都应该承担育人责任,“关爱学生,关注人才培养”应成为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意识和共同事业。机关与直属单位要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重要载体,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育人理念,将育人理念融入到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无论是管理服务工作内容本身,还是工作者严谨认真的作风、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方式,亦或是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都会对学生形成熏陶和感染力量,帮助学生感悟、体会和效仿,从而将育人工作落实到为学生学习生活做好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还可通过加强机关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一方面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党建学习研究与实践,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校情与国情,鼓励学生爱国爱校,勤奋学习;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做好思想疏导及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所有教职工的全员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思政教育氛围,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全方位育人目标。
高校是人才聚集高地和知识传播中心,也是人才培育重地和思想前沿阵地,要切实肩负起这份光荣使命,与时俱进,创新形式载体,使马克思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换发出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驱动力,为推进公民德育、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强大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