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宫辉与西安交大苏州研究生座谈会在公共学院5号楼301会议室举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宏春,苏州教学科研基地党工委常务副书记、苏州研究院院长吴军华,副院长张剑锋,研究生院(苏州)管理部主任吴骏刚,以及仲英书院院务主任徐慧及西安交大在苏近20名研究生代表参加座谈。
座谈会伊始,宫书记以幽默、亲和的语气轻松开场,向在座研究生简要介绍了与会老师后,鼓励在场研究生代表畅所欲言。随后,来自苏州三个年级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依次发言。
已签约华为的2014级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王婷婷首先发言,作为在苏第三年的老生,她结合自身在苏州学习、实习,直至临近毕业就业中获得的多元成长与收获娓娓道来。谈及与交大的三年邂逅,她坦诚自己心存感激,感谢交大让自己对于明天更有信心、对于当下更有成果感。2014级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巩婷谈到,作为一名与交大相遇7年、与苏州邂逅3年的“老生”,自己来这里学到的第一个语汇是“Global Citizen”。“全球观念和国际视野”,是这里给予自己的深刻印象。面对前路和转角,她亦认为自己充满信心、继续前进。2015级药学硕士李薇谈到,相比本部同专业的同学而言,苏州的校园舞台广、平台新、资源足,国际化程度更高,学业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体会到的是全方面、综合性的成长,希望能多举办一些专业针对性强的交流和讲座。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张泽,对于学校、导师、同学、苏州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及学生干部平台给予自己的成长表示感谢,并指出当前专业课程安排紧张等存在的问题。2015级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吴世超谈到,园区内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成果转化和梦想成真的可能性很大,自己也期待能在苏州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杜姿蓉,从自己与交大的缘分说起,叙说了入学三月来同学们彼此相互帮扶的温暖轶事。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张希,则以“课程紧张、生活充实、活动丰富、充满挑战”浓缩概括了三个月在苏的研究生生活,并表示将与专业同学携手共进,继续两年的研究生涯。
吴宏春常务副院长代表研究生院发言。他表示,研究生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改善西安交大在苏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等条件,着眼于研究生个体成长发展的积极因素,他希望苏州研究生努力学习,多从自身出发,积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多为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他最后祝愿全体研究生学业有成、圆满就业、快乐生活。
宫辉副书记在讲话中谈到,听完苏州研究生代表的发言,对近几年来苏州研究生共同成长进步的过程和变化感到高兴和鼓舞。针对课程安排紧以及培养教育针对性等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他指出研究生应积极转变思维和心态,不断提高个体适应性。谈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宫辉副书记强调,学习不仅要明确形式和理由,更要有所期待。当前学校正在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全体师生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不断丰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和梦想从不单调,学习绝不简单是‘各取所需’,而应是通过解决学习、生活中遭遇问题后获得成长与收获。”宫书记鼓励研究生。“从大家的口中,或多或少地听到了幸福感,这点我很欣慰”,宫辉副书记说道。着眼于在苏研究生的成长经历,他尤其指出,研究生教育应立足于其对校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做好分层设计、分类实施。在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中,应着力搭建有主题、有结构、有内容的多彩校园文化平台,努力营造具有交大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将其与苏州当地制度、区位、文化等优势有机融合,有效助推研究生专业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谈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异性教育时,宫辉副书记指出,研究生交往有别于本科生,需要从朋辈中建构相互认同、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和相互开导,倡导建立愉悦的“生活圈”和“学习圈”。
针对苏州地区研究生教育培养和学生工作开展,宫辉副书记提出了四点希望与要求:第一,进一步加强西安、苏州两地学生的交流交往,并在过程中传承、弘扬好具有交大特色的文化;第二,鼓励学生多参加苏州当地活动,在本地化推进的进程中有机融合全球视野培养;第三,鼓励学生多参加跨校交际交流活动,推动学生积极“走出校门”乃至于“走出国门”;第四,以交大现今提倡的“四个主义”为立足点,深化交大精神文化核心、品牌和内涵建设,传承好交大精神。
座谈会历时近一个半小时,研究生积极参与,互动全面,反响强烈。座谈会后,宫辉副书记一行走访了交大驻苏同志日常办公场所,并就学生培养、就业、国际化推进等进行了现场指导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