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要闻聚焦>正文
要闻聚焦

【校史故事365】257 重庆办学期间吴保丰校长纪事(一)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5-12-20 22:35 浏览量: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免遭日寇毁灭,华北及沿海城市的大学纷纷内迁川陕贵等大后方,维持办学。1940年,交通大学迁至重庆大后方办学。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铭记交通大学在重庆坚持办学六年的伟大历程,由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四川美术学院共同商定建成的交通大学重庆抗战办学纪念设施,近日在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即抗战时期交通大学九龙坡旧址)举行了落成典礼。抗战期间重庆交大九龙坡校舍的建设,吴保丰校长功不可没。

吴保丰(1899-1963),字嘉谷,江苏昆山人。1921年毕业于本校电机科,1925年于密歇根大学获电机硕士学位。从1941年秋接任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主任起,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主持渝校近五年,学校取得突破性发展。本文选取吴保丰校长重庆办学时期的几个片段,以纪念这位颇有建树的校长。

巧妙利用外援,建设九龙坡校舍

1940年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建校之初,设在市郊小龙坎的校舍是临时租借校友提供的无线电器材厂空闲的职工宿舍。1941年吴保丰接任分校主任后,校舍租期远超过了约定的三个月期限。吴保丰主任取得该厂厂长王端骧的继续支持,将借期延至1942年7月31日,承诺期满必定迁出。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铁蹄已经踏进上海法租界,在法租界办学的交大本校危机重重,许多师生纷纷内迁来渝,渝校人数不断增加,小龙坎校舍更显拥挤,远不敷学校发展的需要,扩建校舍变得日益紧迫。然而战时物资、办学经费紧缺,要觅地选址建设一所大学谈何容易。

吴保丰抓住一个良机:1941年底,交通部技术人员训练所计划由璧山迁往九龙坡,并将在九龙坡建造房屋,此时吴保丰恰好还兼任该所副所长。他立即向交通部提出扩大该训练所建筑面积,将新建房屋的一部分作为交通大学分校校舍。交通部有许多交大校友任职,素来关注支持母校在重庆的发展,这一提议得到交通部部长张嘉璈的同意及交通部财务司司长、交大校友徐承焕的大力支持,很快获得批准。在九龙坡校舍建设中,后又得到宝天铁路局局长、交大前校长淩鸿勋等众多校友大力支持和援助。1942年8月,九龙坡校舍在黄桷坪顺利落成。新校址毗邻嘉陵江,占地300余亩,中贯公路,路西为教学用房、学生生活区和部分教职员宿舍;路东为教职员宿舍以及运动场等。校舍建筑虽简陋,但布局合理,场地宽阔,环境清幽,是一处学习的好地方。

1942年8月,重庆国民政府下令九龙坡新校址成立交大本部。分校由小龙坎迁往九龙坡新校舍成为交通大学本部。1943年5月,重庆商船学校并入交通大学。吴保丰校长多方交涉将商船学校在溉澜溪的校舍与交通部技术训练所在九龙坡的房舍进行对换。至此,九龙坡的房舍统一为交通大学本部所用。九龙坡校舍的完全建成,为抗战后期交通大学的迅速发展准备了基础条件。

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化借为赠

抗战时期,交通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由教育部拨款、外单位援助和社会捐赠三个方面。战时政府财政困难,教育部拨发给各校的经费经常难以为继学校正常花费。向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校友募捐成为筹集资金、设备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航空系的所有教学设备都来自各个航空部门的捐赠。由于学校发展迅速,增建房屋、添置设备等经常需要经费支持,而教育部的拨付款项往往滞后,学校只得先行垫付,有时就不得不向其他单位告贷。由此,还发生过化借为赠的趣事:1944年学校曾向川康公路局借款100万元,1945年对方致函要求归还该项借款,然而学校确实无钱还债,拖了半年,吴保丰校长干脆回复给对方回信:“物价高涨,预算不敷支出,学校教室宿舍又不得不增建,经费十分困难,还是请贵局将借款做捐赠,免于筹还吧”。好在川康公路局对交大办学向来支持,知晓战时学校维持艰难,最后果真将欠款算作是捐赠给交大的建筑费,百万元借款一笔勾销,校史上留下一段捐赠佳话。

文字:档案馆 张小亚
编辑:力 行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