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兴庆校区东二楼举办第255场教学研讨午餐会,主题为“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实践探索——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为例”。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校监察专员马博虎出席活动,与参会教师深入交流。来自全校各学院的35位骨干教师展开学习研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课程建设融合的路径方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徐忠锋主持活动。
202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人工智能(AI)赋能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大学英语三门大面积基础课为试点,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深度融合。本场午餐会上,数学学院赵小艳教授、物理学院王兴副教授、外国语学院高洋研究员系统展现了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基础课程中的融合路径与教师发展支持,推动教师在智慧教学背景下的课程重构与能力提升。

赵小艳教授介绍了《高等数学》智慧课程的建设情况,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她表示,AI工具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更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助力学生突破传统学习瓶颈。
王兴副教授分享了基于教学资源、互动平台与智能评估于一体的综合型教学系统,他提出,该系统旨在实现“个性化学习导航”,致力于打破传统“标准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支持,也为教师提供高效的教学辅助。他还提出了“如何基于学习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慧教学伙伴’这一创新角色”的展望。
高洋研究员以《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程为例,探讨了AIGC技术如何驱动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他通过智能教学平台与课程设计案例,演示AIGC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读写训练,强化学生阐释中国道路的跨文化能力。他解析了数智化教学的设计逻辑与实施策略,总结外语课程思政深化“三进”工作的实践范式。
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AI工具在基础课程中的实际应用场景、智能助教的局限性及优化方向、技术赋能下教师教学内容的调整策略、数字人在教学中的合理角色定位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与课程内涵重构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