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文化+”平台】>正文
【“文化+”平台】

【“文化+”平台】前沿院:聚焦前沿交叉,厚植复合型创新人才成长沃土

日期:2025-07-01 09:45 浏览量:

学科交叉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前沿院作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坚强阵地,不仅是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沿,还是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重地。前沿院通过“四位一体”建设,坚持“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的理念,推动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发展,依托创新港文化内涵建设,探索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使之成为推动学院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丰富“教”的维度——塑造精神文化先锋

以西迁精神为主线,开设【躬耕强国 前沿有我】等专栏,增强叙述贴近性和立体性,巧抓细节、体现温度。其中,有“以心育人”师德标兵、深耕科研的优秀导师,有深入基层、奉献无悔青春的标兵学子,有胸怀滚烫热忱、在历练中成长的国奖获得者,有传递爱心、温暖他人的“身边榜样”……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描绘了平凡伟大、可敬可爱的前沿人物形象,影响力大,传播面广。

探索研究生班主任制度,形成“班主任-辅导员双线育人模式,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形式,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打破课题组间的横向交流障碍。探索“历史滋养、文化熏陶、实践锤炼”的研究生思政模式,紧抓契机、因势利导,开展“传承西迁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主题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历史文化类讲座,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次次主题党日、一幕幕现场教学、一场场专题讲座、一次次实践之旅,思政教育已深深融会其中,师生们自然而然接受、自然而然成长。

拓宽“课”的形式——打造学术交流平台

实施学术繁荣计划,营造良好科研氛围,通过举行“智汇青年论坛”“学科交叉论坛”等活动的形式,打破校内各院系及研究院所之间壁垒,邀请的专家学者覆盖国内外几十家高校、研究院所,组织青年师生对前瞻性、交叉性科学研究进行分享研讨,培育具有学术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交大特色的“前沿学科交叉共同体”。

构建校-院-中心/研究所三级架构,完成创新港“4中心+1平台”建设,成立艺术科学与表达交流中心、中医药复杂性研究中心,纵深学科交叉,探索“大交叉、大融合”。打造创新港多学科交叉科研平台,全面实施“校内访问学者与实验飞地计划”,提供“拎包入住”式的便捷科研平台服务和实验技能共享。制定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校友导师工作方案,同时搭建校友导师双选网站,集成先进师生互选智能系统,革新校外导师指导体系,实现师生间高度个性化的精准匹配,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为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模式奠定基础。

延展“学”的空间——建设学校科普中心

建设“靓丽科普”的文化名片,打造高校面向校内外开放的科普展示区,形成优势科研成果和展示学院特色的科普窗口。在学生教研室外设置学术展览区,将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原创成果转化为科普互动展品,展示师生在国际顶刊上的高水平论文,以及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关键材料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引智基地、新兴存储与传感器件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西安市电子材料化学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光电磁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科研成果,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科普语言,彰显前沿人掷地有声的誓言:“科技创新是我们的爱国方式!”

在创新港19号巨构,结合自身在实验室安全与应急处置技术领域的优势,前沿院、化学学院、能动学院、人居学院和化工学院联合开展、开发、开放优质科普资源,持续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在公共区域,利用移动展板介绍实验室科研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普及化学品安全、燃气安全、应急逃生技能等知识,将安全生产、禁毒、防电信诈骗等内容融入其中,同时组建了一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安全科普志愿者团队,常态化聚焦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全面提升,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创新“融”的载体——搭建开放合作纽带

学校依托前沿院建设前沿科学技术学科交叉中心,采用“1+N”模式小切口试点中心建设,围绕“3+X学科交叉领域试点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以引领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为目标,以学科交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打造学科交叉示范高地、开创学科交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有组织科研的新范式,并通过与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的协同创新,实现四链深度融合,形成原创技术的策源地、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先行区。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共建奥德生物智慧医疗研究院、长三角新能源产教融合研究院、中能创新技术研究院等,与陕西晟辉生态环境有限公司以“实验飞地”模式合作,促进在医工融合、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开展前瞻性科学问题研究、颠覆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着力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瓶颈问题。未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统筹决策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使联合研究院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产学研用”紧密融合创新联合体。

前沿院将继续凝聚智慧和力量,面向全校构建学科交叉引擎,在新兴交叉领域、在未来技术领域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国家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文字:文明办 前沿院
图片:前沿院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