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石榴花开同心筑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项组织近30支队伍、300余名各民族学生于2022年暑期赴云南、青海、西藏、内蒙古等西北西南8省区18地,累计开展支教助学、理论科普宣讲、专题调研、历史文化学习和红色寻访等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4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2600余小时,直接受众人数超过1.6万人。
支教帮扶,奉献青春
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8支实践团队重点开展助学支教,在西藏拉阿中学、青海称多县文乐寄宿小学、广西贺州岩田小学等多所中小学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服务对象是来自汉族、回族、藏族、壮族、侗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的青少年,累计服务人数超过1万人次。队员们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堂上开展了随堂测验答疑、假期作业辅导、自习辅导、学习方法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教辅活动,帮助当地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在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课堂上,结合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开设趣味物理小实验、植物拓染、陶埙与秦腔演奏、发现家乡原生物种等特色主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发挥医学、电气、物理、语言等专业所学,开设运动医学、口腔保健、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等主题宣教。实践团队在为各族青少年带去知识的同时,也用行动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梦想,播撒下“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种子,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成长为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参天大树与栋梁之才。
微言宣讲,传播力量
以青年之声,发时代强音。实践队伍累计开展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普宣传等主题宣讲44次,覆盖人数超过4000人。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在云南施甸社区开展西迁精神主题宣讲活动,鼓励大家学习西迁精神中爱国爱党、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在拉萨第二高级中学、拉萨达孜中学讲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用鲜活的革命故事,深入解读红色精神内涵,激励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青海囊谦县香达中心寄校开设“石榴籽课堂”,以自己家乡变化为例讲述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学生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践行者;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在青海称多县文乐中心寄校开展急救知识理论培训以及常见高原传染病防治宣讲,让村民们体会到健康中国对每个人的影响。实践团队用青年之声讲好“身边事”“国家事”“天下事”,受到了实践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真诚相待,双方在互动中交流交往、交心交融。
学史增信,文化铸魂
知史明志,开拓前行。项目团队在当地的历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以史为鉴,加深了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学们重走十八军进藏路、参访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青藏川藏两路精神纪念碑、西藏军史馆和拉萨市烈士陵园,了解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当家作主、重获新生的恢弘历史,学习“两路精神”,缅怀为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烈,深刻体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走进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开展“原乡工匠”藏区传统文化寻访,探索兼容并包的中华文化,感受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深刻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参观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纪念馆、根敦群培纪念馆,学习传承老一辈知识分子炽热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实践团队的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探访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调研,体察社情民生
胸怀家国天下,踏访西北西南。实践团队开展教育、社会、民生等10多个专题调研。来自3个民族、4个书院、10个专业背景的同学们在甘肃临夏、青海西宁、宁夏固原等7个地区,就老年人群体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养老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对100户少数民族老年人家庭开展入户访谈;来自4个书院、5个专业的同学们深入云南省临沧市碗窑村开展多民族聚居村落各民族交融主题调研;学校天文协会的同学们赴贵州省黔南的布依族村寨金星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和对口支援成果调研;赴藏宣讲服务团的同学们在西藏阿里地区高级中学455名学生中开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民族高中思政课教学”调研。同学们走出象牙塔,潜心在民族地区开展调研,体察社情民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西安交通大学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各族青少年志愿交流服务项目作为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举措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价值,利用志愿服务、国情调研、宣讲等参与感强、成效显著的社会实践形式,不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地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