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及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治书院“壮乡同心八桂行”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于8月5日至15日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开展推普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进小学、进乡村、进单位,开展推普课堂、推普宣传、走访调研等系列活动,以青春力量推动“同讲神州音”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因地制宜,为推普之行保驾护航
交错复杂的语言、蜿蜒多山的地理环境以及振兴的迫切需要促使团队既要调研当地目前的推普情况,又要考虑因地制宜的调研方式,还要探讨推普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团队采取支教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教育为推普发力点,访谈宣传为调研主要手段,教研结合双管齐下,为乡村推普行动保驾护航。
润物无声,为四海同音再尽绵力
“知心”先“知音”,凝聚向心力。8月5日,实践团队走进岩田小学,为当地一、二年级的学生带来特色推普“第二课堂”。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词朗诵,从“三指四点法”到“指实掌虚法”的书香泼,从小英雄雨来到向西而歌的红色熏陶……实践团队践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红色精神、西迁精神为养料,寓教于乐,将推广普通话有效融入支教课堂中。在课程设置上,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开设了中国诗词课、中国书法课、红色宣讲课等多门课程。
在“中国诗词”课堂上,队员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带领着孩子们一遍遍朗读李白的《静夜思》与袁枚的《苔》,并鼓励孩子们独自在班级上诵读诗文,让孩子们在一平一仄的声、韵、调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在“中国书法”课堂上,队员们向孩子们展示从唐至清的书法佳作,并为孩子们准备笔墨纸砚,循序渐进地教导孩子们规范写好“方块字”,让孩子们在一撇一捺的书法练习中学习国家通用文字;在“红色教育”课堂上,队员们为孩子们讲述了英雄雨来的革命故事,讲述了红军过草地的光辉岁月,讲述了西迁精神,让壮乡儿女在感受军民鱼水情与拳拳西迁情中增强民族向心力,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
脚踏实地,将推普行动进行到底
同心亦同音,推普促振兴。8月8日,实践团队深入当地,从岩田村村民、村委及镇政府推普负责人三方面进行了关于推普情况的访谈调研。在充分学习现有推普政策与法律法规,并搜集刘三姐镇和岩田村基本信息、制作访谈问卷与访谈提纲后,团队以走访宣传及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调研,基本了解了当地村民的语言使用情况、普通话水平与普通话使用范围等信息。团队来到岩田村委,了解当地的语言使用情况、推普重点对象、推普措施及侧重点、遇到的困难、推普的成效与经验等信息。团队成员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与刘三姐镇政府推普负责人进行交谈,就推普工作中的困难点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其探讨了推普环境下普通话与方言的共存发展问题。
同祖同根、同声同心,是华夏儿女的亘古情怀;同讲普通话、同传中国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序章。在本次实践中,团队成员深刻了解到当地推广普通话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多种实践形式为当地推广普通话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