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在西安交大举办

日期:2025-07-21 11:44 浏览量:

7月20日上午,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拉开帷幕。本届竞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共设6个独立赛道,分别为临床转化赛、先进技术赛、医工 AI 赋能赛、“一带一路”国际赛、创新创业赛、中国生理信号挑战赛,全方位覆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关键领域和前沿方向,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展示平台。大赛吸引了280余家单位、4200余支队伍、1.5万余名学生报名参赛,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一带一路”国际赛道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南非、泰国等2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踊跃参加,为共建“一带一路”培育创新力量,注入青春活力与智力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候任理事长、教育部高校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指委主任、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西安市副市长孟浩,陕西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杨世宏,西安市科技局局长陈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彭屹以及深圳智界、上海联影医疗、深圳迈瑞医疗、西门子医疗、西城发集团、泰发祥等多个企业、医院的专家和150余所高校参赛师生近千人参加开赛仪式。

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主持开赛仪式。洪军表示,西安交大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承办第十届大赛既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学校也将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助力人民生命健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胡盛寿院士通过视频致辞,他回顾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竞赛对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他肯定了本届赛事坚持临床需求导向的特色,鼓励青年学子以赛促学,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构建自主可控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第十届竞赛组委会主任骆清铭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大赛自2014年创办以来,参赛规模与赛道设置持续拓展,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跨越式发展紧密相连。骆清铭激励青年学生以临床需求为牵引,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以实践精神追求卓越,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澎湃青春力量。

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王欢介绍了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有关情况和着力推进各类科创赛事“后半篇文章”的特色做法。她表示,欢迎各位优秀创新人才、企业伙伴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融入西安交大,推动项目从 “赛场” 走向 “市场” 。

评审专家代表和参赛选手代表依次郑重宣誓,将严格遵循科学标准,确保评审过程公正透明,参赛学生承诺以最佳状态展现创新才华,交流互鉴、共同成长。

骆清铭、郑海荣、卢建军、孟浩、杨世宏、陈默、王欢、彭屹及企业代表周钰伦、向军、明利强共同点亮启动光柱,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决赛正式启幕。

开幕式结束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徐峰主持“医工交汇数智赋能”高端论坛,骆清铭院士作“生命系统的三维精准测绘与视频孪生”主题报告,郑海荣院士作“生物医学人工智能”主题报告,为更深入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启迪。

大赛同期创新性地举办了十届育人展、高校风采展和项目展。育人展回顾了历届承办高校在推动学科交叉、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展示了历届获奖作品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成功案例,彰显了大赛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的显著成效。高校风采展汇集了40余所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项目展上,566支决赛队伍通过海报形式展示参赛项目,直观呈现青年学子的创新成果与实践能力,搭建了跨学科、跨文化交流的窗口。

竞赛期间,还将举办2025年生物医学工程大学生职业规划赛、行业发展前沿论坛、“融创医工智链未来”医工交叉成果转化路演等活动,为参赛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与学习平台,促进前沿知识共享,助力青年学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规划未来职业道路,成长为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未来守护者。

文字:生命学院
编辑:闻道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