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2025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展示活动在浙江乌镇举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组织,西安交通大学负责申报的“IKCEST‘一带一路’国际大数据竞赛”案例入选《2025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集》,全球共计58件。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重要活动,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连续5年组织开展“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征集,获得全球各方的广泛参与。2025年3月以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全球范围内共征集到300余项案例,相关案例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数据治理、数字普惠等全球热点,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本次峰会“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


西安交通大学“IKCEST‘一带一路’国际大数据竞赛”案例重在展现学校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用”的机制,推动全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交流,加快拔尖AI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应用成果。
成果丰硕与平台升级,多维度达成规格跃升。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与百度携手启动首届大数据竞赛。2019年,IKCEST加入主办,赛事升级为国际大赛,迅速引发全球关注。赛题紧贴国际产业需求。2019年赛题“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和用户行为的城市区域功能分类”要求参赛团队设计城市区域功能分类模型,助力全球智慧城市建设;2022年竞赛聚焦法、俄、泰、阿等与中文的低资源语言翻译,打破了以英文为主的国际机器翻译局限,鼓励青年以技术跨越语言鸿沟,推动跨文化语言的沟通。凭借前瞻性的赛题设计和多元协同的实施模式,赛事已成为汇聚全球人才的顶尖大数据竞赛平台。
创新机制实现产教融合突破性实践。竞赛通过多重创新机制推动了产教融合的突破性实践。赛题紧密围绕全球产业需求,如城市功能分类、传染病预测等,帮助参赛者直面学术与产业的断层挑战。赛事依托百度AI技术,为选手提供从算法开发到云端训练的全流程支持,同时在评审体系中,既考核技术精度,又注重商业价值,促进学术成果向市场转化。赛事机制创新还包括政府、产业与高校的紧密协同,高校提供科研理论,产业提供数据与实践场景,政府负责政策引导与资源配置,共同推动赛事发展与全球科技创新产业应用。
以赛促学与技术创新,多领域铸就显著成效。竞赛紧跟前沿趋势,2025年以“结合大模型的拍照识题与解题”为主题,鼓励选手利用大模型解题,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社会价值层面,其成果具有明显的普惠性。2023年“社交网络中多模态虚假信息核查”赛题,鼓励选手建立多模态模型识别图文谣言,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2020年“高致病性传染病的传播趋势预测”赛题,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传染病传播预测和控制,增强了人类社会合作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经济价值同样突出。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赛题设置,2021年“基于车载影像的实时环境感知”赛题助力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推动相关产业技术革新,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借此竞赛,还出版了《IKCEST国际大数据竞赛赛题解析》,针对每次比赛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从任务、基础到冠军模型,以理论和代码相结合的方式,全流程深度剖析比赛过程。
据悉,IKCEST国际大数据竞赛已连续举办十届,覆盖全球五大洲21个国家、近600所高校,累计吸引2.4万支队伍参赛,已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平台。此前,由西安交通大学负责申报的“培养‘丝路五通’人才,推动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案例入选《2022“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集》,全球共计60件。两次案例入选,充分展现了西安交大在网络空间治理、国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卓越实力与突出贡献,也彰显了学校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学校将持续依托IKCEST平台优势,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不断拓展全球合作网络,优化赛事组织与运行模式,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全球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交大智慧”与“交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