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西安交大唐伟教授荣获2025年“强国青年科学家”称号

日期:2025-10-01 09:13 浏览量:

近日,由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联合相关单位主办的2025年“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落下帷幕,本届“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自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188家单位的近400份推荐材料,经专家多轮推荐,最终产生11位强国青年科学家和39位提名者。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国家储能平台唐伟教授荣获“强国青年科学家”称号。

唐伟教授(左二)

据悉,“强国青年科学家”活动每年面向全国遴选10名左右不超过40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国面向青年科技人才设立的重要荣誉,以其“高门槛”和“高含金量”备受青年科技界推崇,表彰在国家战略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学家。

唐伟,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材料化工研究所所长。2012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任职新加坡科技局一级研究科学家。2018年作为教授引进至西安交通大学,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获陕西省特聘专家、小米青年学者等荣誉和支持。

深耕科研一线。唐伟教授针对能源及“双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新能源材料器件提升关键科学问题,长期专注于高能电化学电池这一“军民两迫切”的卡脖子研究领域,以高比能固态锂金属电池为研究对象展开攻关。联合多种研究手段,跨尺度、多维度地从理论上探明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储能特性衰退与其本征结构演化、载流子输运过程迁移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提出高性能材料储能特性提升策略。创新地采用储能本体材料设计与高压复合电解质协同提升的方式,在稳定材料结构的同时,强化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离子扩散与电子传导,有效提升了下一代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为大容量新能源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推动了高性能储能器件的国防自主可控以及在大规模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成果受到《中国科学报》头版报道,并应邀多次受到陕西省新闻联播专访,本人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百篇国际论文及全球前2%科学家。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唐伟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实际,坚持“科研一定要结合产业需求”理念,强化产学研联动,联合济源华申电源(民营500强),针对关键储能新材料的研究成果已实现百吨级中试和近千万元销售,并有力支撑了我国国防科技进步发展;开发的 510Wh/kg的双高固态电池得到某重大工程总体办公室认证,有望应用于空间站在轨任务,保障航天任务顺利开展;高比能固态电池成果在中石油新型微型多参量有毒可燃气体探测装置应用,保障了极端油气条件下监测装置的电源安全,相关产品销售效益达704万元;此外,基于固态电池关键技术转化创立高新技术企业高能数造,在国内率先形成了锂金属固态电池小试以及干法中试线等固态电池制造装备开发和销售,入选陕西省重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已经形成了6800余万元的销售,以首席科学家身份完成 A 轮融资,投后估值2.5亿。相关成果联系紧密,互相协同,形成了从材料到器件的创新链条,实现了研到产的一体化产品与装备开发逻辑。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唐伟教授本着“真诚、热爱”的理念,深入人才培养一线,主动承担化工学院第一年自主招生本科生班级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学院的科研情况,加强和优秀导师的接触,班级学风良好,学生积极向上,实现了全员顺利毕业、无一人掉队,保研率达30%;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参与编写国家“十四五”新兴产业教材《储能电池基础》1部,利用自身海外求学经历、双语教学优势,负责创建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全英文授课《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团队,探索将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面向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广泛的专业科普培训和技术指导,融入爱党报国元素,争做学生、企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未来,西安交大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西迁精神,坚持科技报国,朝着“四个面向”突破跨越,在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在科技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文字:团委
图片:团委
编辑:徐琛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