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揭晓。西安交大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教授曹晓宇和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南通志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潘远志荣获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曹晓宇:深耕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产教融合攻关“卡脖子”难题

曹晓宇,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省级科技领军人才,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现任学术职务包括IFAC智慧城市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席、Cyber-Physical Energy Systems国际期刊执行编辑、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智慧综合能源所所长等。
聚焦能源安全 推进原始创新 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双碳”重大战略目标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占比迅速提升,其高不确定性、强波动本质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带来极大冲击。曹晓宇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提出了国际领先的电力系统不确定优化理论及方法,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保驾护航。
在电力优化领域,曾有不少学者认为二阶锥最优潮流问题存在强对偶性,这是一项对优化解算十分关键的数学性质。但曹晓宇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敏锐察觉到该结论可能存在问题。他夜以继日,通过大量数值实验找到了反例,在国际上首次证明该性质的非普遍性,纠正了广泛误解。他提出令该性质严格成立的理论条件,创新研发了一类基于强对偶性的不确定优化算法。相比于现有主流优化算法,将计算时间缩减了1-3个数量级。
自入职以来,曹晓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电网公司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首创的多尺度风险决策、信息物理融合韧性提升、柔性资源聚合互动等方法,在两院院士牵头的科技成果鉴定中获评多个“国际领先”。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取得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10项。成果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创新奖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多项。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服务低碳高韧性电网建设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服务人民用电品质提升,把论文写上雪域高原。曹晓宇牵头承担国网西藏电力公司科技项目,多次赴西藏实地攻关,在储能电站选址定容、源网储协同调度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解决了高原电网供电薄弱、建设困难的“卡脖子”难题。学界业界10余位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成果为消除我国高原地区“无电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信息物理深度融合,服务高韧性电网建设。曹晓宇参与研发陕西电网大数据智能云平台,覆盖陕西14余万配电台区和1600万用户,采用信息物理融合手段实现了高韧性运行管控。相关成果经受住了西安、咸阳等城市电力负荷快速增长、秦岭山区恶劣雨雪灾害等挑战,服务陕西电网供电可靠性稳步提升。
产教融合全链创新,助推清洁低碳电网落地。依托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能源央企的产学研合作,他的成果逐步推广应用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等10余省份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研发的电力优化算法及配套软件支撑了华能山西科技城综合能源中心等多个清洁能源微网示范项目。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引领学生做西迁新传人

曹晓宇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突出“专业+思政”协同育人新导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常以西迁师生真实事例,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专业课《运筹学》的教学中,他将科研前辈的奋斗故事引入课堂,并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培养学生传承科学家精神、建立系统工程思维。在其言传身教下,学生思想端正、追求进步,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他本人获西安交大本科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截至目前,他指导的本硕博学生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等国家级荣誉多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和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60余项。超半数毕业生投身西部建设,成为科研院所与大型国企的青年骨干。
潘远志:交大青年勇担使命 研发“中国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潘远志,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南通志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荣获中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教育部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苏省青年创业标兵、陕西省科技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胡润“U35中国创业先锋”及创业邦“30位30岁以下创业新贵”等榜单。其创办的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企业项目曾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十佳优秀项目、共青团中央“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金奖、教育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等荣誉。
少年班年青志远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潘远志14岁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后响应行业发展需求创办苏州博志金钻科技有限公司。他深耕半导体材料与封装技术研发领域近十年,致力于突破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在技术创新方面,潘远志带领团队聚焦创新全球领先的表面处理技术,成功攻克异质材料界面结合难题,形成高端散热封装产品体系,突破了设备禁运封锁,实现了全流程自主可控生产,年产能达亿件级规模。
超高功率芯片散热载板 让“中国芯”生机恒久

潘远志带领团队专注半导体芯片散热材料及封装器件的研发生产,以表面处理技术为核心,研发出高功率半导体芯片散热材料及封装器件,实现进口替代,打破日本、欧洲技术垄断。其主要应用于光模块、数据中心、激光雷达、射频通讯等重点领域,能够成倍提高芯片使用寿命和服役性能推动我国芯片散热材料器件自主可控,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公司拥有多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式生产线,打破设备禁运封锁,建有超过1.5万平方米万级洁净间厂房,具有完善的生产、质量和产品体系,获得数个行业龙头企业的供应商资质,受邀参与CCTV2《创业英雄汇》节目录制。客户为80余家国内外龙头企业,拥有知识产权60余项、估值8亿元。
潘远志创办的公司是国内最先实现多款超高功率芯片散热封装材料与器件全产线自主拉通的企业,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具有不可替代性。产品应用于光通讯、传感器等万亿级市场,对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自立自强”具有杠杆效应,产业带动性强。项目支撑国产芯片自主可控,解决散热材料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用于射频雷达等重要军工、工业领域,保障国内供应链安全;在光模块、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关键散热方案,赋能新兴领域、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和产品经过客户验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提升我国在国际半导体产业链中的话语权,直指《中国制造2025》中“高端材料与装备”短板,符合“补链强链”导向。
积极参加分享交流实践活动 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
潘远志的创新创业事迹受到共青团中央、地方团委、媒体及社会的持续关注。他也积极参与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实践中,他受邀参加60余场创新创业交流活动,为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及创业经验分享,线上线下累计覆盖4万余人次,将“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中国青年。
潘远志的创业公司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支持下逐步破壳而出的,作为我国高校产学研融合的优秀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十大大学生年度人物”,潘远志受邀在共青团中央“青创报国”汇报会上向广大青年学生分享创新创业经验。
从交大学子到创业先锋,潘远志以家国情怀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使命,在半导体材料这一国家战略需求领域深耕突破。他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干精神,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