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七届“樱花杯”诗词大赛决赛在兴庆校区钱学森图书馆星空报告厅举行。本届大赛由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团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人文学院、东亭诗社携手陕西省诗词学会青春诗社共同承办,吸引了全校众多诗词爱好者同台竞逐。赛事以“传承经典,诗咏青春”为主题,通过群英荟萃、有问必答、谁与争锋等环节,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文脉,感受中华诗词的永恒魅力。

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西安市诗词学会会长毛艳飞,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诗词》常务副主编王彦龙,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日诗歌研究所所长金中教授,南开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明担任决赛点评嘉宾。

比赛为三轮积分赛,层层递进,扣人心弦。
首轮“群英荟萃”,10名选手按顺序依次答题。选手需要在15秒内说出要求的诗句,答对加2分,答错不扣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洒脱引得满堂喝彩;“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的灵巧更让观众不禁赞叹“诗中有画”。次轮“溯流追源”难度升级,选手需倒推上句。当“空翠湿人衣”的答案“山路元无雨”揭晓时,王维笔下空灵的山景仿佛跃然眼前。 四个环节下来,比赛渐入佳境,现场气氛热烈,不少观众都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参与。
第二轮“有问必答”共20题。主持人念完题,并说出“请作答”后,场上选手同时将答案写在答题板上。15秒后,同时展示答案。答对者加2分,答错者不加分。题目囊括诗史经纬、典故幽微,既考博闻强记,亦验文心慧眼。 此轮战罢,选手或蹙眉疾书,或莞尔成竹,观众席间惊叹与喝彩交织。王彦龙老师点评道:此轮比赛恰如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赛事不仅展学子才思,更令满堂浸染诗教芬芳,铸就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第三轮“谁与争锋”,由主持人念题完毕,说出“请抢答”后,参赛选手抢答。若选手提前抢答,将失去该题的答题资格。若选手抢答成功,必须在10秒内给出正确答案。答对得2分。答错扣1分。


此轮激战,抢答声与倒计时交织,选手或凝眉疾思,或抚掌长啸。正如辛弃疾言“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赛场亦绽开万千诗思星火。评委毛艳飞老师以“吴带当风”赞选手应答之飘逸,以“游刃有余”叹学识之渊深,更以“诗者,天地之心”寄语学子:诗词非纸上风月,实为古今魂魄相照的灯火,映照着文明不灭的光焰。
赛事间隙,机械学院陈鹏旭同学一曲古琴《阳关三叠》,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悠远旋律,将现场带入“渭城朝雨浥轻尘”的别离意境。材料学院黄炳杰、管理学院刘省兰共同演唱的歌曲《我们的青春》,将朗诵与歌曲相结合,以现代旋律呼应古典诗词,展现交大学子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
另外,主办方设计了激动人心的抽奖活动,定时展示抽奖码,数百观众同时抽奖,共逐幸运嘉宾之位,有效活跃了现场气氛,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诗词不仅是文字游戏,更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以诗词为媒,溯千年文脉。选手们或补全“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苍茫,或溯寻“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空灵,更以飞花令中“月晓风清”“北斗阑干”之妙语,诠释了诗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之力。评委李明、金中等学者钩沉典故,以“暮年诗赋动江关”的杜甫精神,启迪学子于平仄间感悟家国情怀;而古琴《阳关三叠》的悠远琴韵,更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别离哲思化为文化共鸣。本届大赛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让学子们深入体会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哲思,这场诗词盛宴,不仅是一次竞技,更是一场文化的觉醒与青春的宣言。
获奖名单
一等奖:吴浩然
二等奖:吴超、刘学聪
三等奖:黄麒月、张正甲、张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