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今日交大>正文
今日交大

智汇医工赋能医疗新生态

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五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召开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4-12-13 16:30 浏览量:

12月13-14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承办的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五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智汇医工 赋能医疗新生态”,共设置1个主论坛和5个分论坛,线上同步直播。

12月13日,大会主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千人报告厅拉开帷幕。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孙科,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房建成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终身教授赵以甦院士及陕西省医学促进会、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负责同志出席会议。西安交通大学各相关院系代表,一附院、二附院、口腔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从事医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企业代表等出席大会。大会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主持。

孙科在致辞中肯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下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在产教融合、科技创新方面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他指出,西安交大近年来不断探索医工交叉的新路径,积极推动建设具有医工交叉特色的国家医学中心,开辟了医工交叉创新赛道。陕西省近年来通过中国秦创原创新平台,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了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希望学校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陕西省卫生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与会专家共同出谋划策,为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卢建军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西迁的光辉历程,强调学校在新时代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卢建军指出,近年来,西安交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战略部署,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医学领域通过推动临床与科研、学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上实现了重要进展。目前学校已与多家世界500强和中国百强企业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孵化科技企业。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医工、医理、医文交叉融合,以临床为牵引,实现医教研产深度融合,坚持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水平的临床,高质量的临床牵引高质量的科研。坚持源于临床、高于临床、归于临床的医工融合机制,加强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建设。并立足国家战略,以国际视野持续推动医学高质量发展,临床技术高水平建设,服务好人民生命健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韩启德院士线上参会并发表致辞。他指出,医工结合是推动成果向临床转化的有效途径,西安交通大学近五年来在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医工结合的效果,要树立科研工作着眼于解决临床问题的导向,要有组织地开展医工结合研究,通过重点突破来带动整体发展。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张宇峰在致辞中表示,陕西省卫生健康委高位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及颠覆性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西部卫生健康科研人才高地,提升全省医疗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水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西北医疗事业排头兵,在医工结合研究平台、外科梦工场建设及国家医学中心创建等事业中,聚焦高水平医学研究转化,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全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树立了新标杆。他希望高校和企业继续发挥科技创新和医工交叉优势,开展基础及临床医学、医工结合等科学研究与转化,扎实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改革。

2024年全国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十大进展发布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主持并发布了“2024年全国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十大进展”,分别是:香港大学研发0.05特斯拉的全身磁共振成像仪,引领MRI技术新变革;中国科学院田捷教授团队推动光学分子成像技术临床转化实现癌症手术精准化;西安交大一附院引领医疗创新全球原创高功率蓝激光手术设备临床应用破万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突破高性能二维纳米复合材料革新MXene薄膜开启医疗健康新纪元;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突破——芝麻大、可注射、能降解的超凝胶颅内超声传感器登《Nature》;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完成全球首例大脑硬膜外微创脑机接口手术助力截瘫患者恢复脑控功能,生命科技再创历史新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主研发国内首款囊扩张式瓣膜产品 Prizvalve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突破性实现5分钟精准检测早期肝癌,西北大学发明肝细胞特异性超小纳米对比剂“玵立显®”;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研制视觉-大语言模型集成系统DeepDR-LLM,赋能全球糖尿病基层诊疗;西安交通大学团队革新“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分析框架,全场景下的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子联盟正式启动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子联盟由香港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发起,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医工协同科技创新,促进医学与理工学科的深度融合。“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汇聚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高校,成为开放性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此次子联盟的成立,标志着联盟在医学与工程科技融合领域取得新突破。启动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主任、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吕毅,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简啟文教授及18个国家的50个成员单位代表共同上台,按下联盟启动按钮。子联盟的成立将为医学与工程科技的融合提供新平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助力医学与工程科技的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医工交叉创新工作室联盟正式揭牌

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医工交叉创新工作室联盟由吕毅创新工作室牵头,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及其三所附属医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等单位的二十余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同组建,旨在整合全省医工学科的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发挥集聚、辐射和品牌效应。通过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调科技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理工学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水平,提升医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为医学发展和健康服务行业的提升注入新动力。成立仪式上,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徐富权与牵头工作室领衔人、吕毅共同为联盟揭牌。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医学部党委书记、副主任陈腾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赵铱民院士作了题为《AI赋能医用机器人》的报告。他从机器人的起源、医用机器人的分类和优势、口腔机器人的研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重点就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等方面作了分享。他指出,未来,机器人技术将与纳米技术、基因技术等融合,成为治愈人类疾病、延缓衰老的主要工具。

房建成院士作了题为《极弱磁医学成像技术研究及应用探索》的报告。他论述了建设大科学设施的重要意义,以及团队基于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在心磁成像、脑磁成像、肿瘤细胞代谢分析及中医疗效评估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呼吁各界同道积极合作,通过有组织的医工融合研究推动超高灵敏极弱磁场测量技术的医学应用,形成心梗、脑梗、肿瘤等临床重大疾病诊治的“中国装备”“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蒋庄德院士作了题为《智能传感与仪器在医工交叉中的应用研究与进展》的报告。他回顾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融合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智能传感仪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团队在智能传感仪器领域的创新成果。

顾宁院士作了题为《生物材料制备与应用》的报告。他从纳米医学及材料、医用高性能磁性微纳材料、血管先进诊疗技术等三个方面分享了团队研究成果及对心血管疾病诊治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在纳米材料、药物、器件与仪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血管纳米技术将是未来实现血管疾病精准诊疗的最优解决方案。

赵以甦院士作了《医工与生医模拟技术的重要性与价值》报告。从生物力学的历史、定义、成就与价值、衰退与需求、挑战与拯救策略进行了系统回顾。通过病例分析,强调生物力学仍具潜力,需认清不足,专注专长,做好事、做优事,助力我国健康事业稳健前行。

吕毅作题为《西安交大医工交叉科技创新进展》的报告。他说,西安交大全力建设国家医学中心,规划国际陆港院区,推进“9+4+N”医工交叉项目;建立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联聘博士后,促进多学科团队融合;通过高水平国际期刊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未来,西安交大将继续聚焦国家需求,勇攀医学高峰,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本次年会上,与会学者和专家围绕医工深度交叉融合、前沿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医学科技创新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矢志耕耘满硕果,更待明朝展新图。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已走过15载征程,每一年盛会,既是对医工协同领域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见证与镌刻,也是一次思想交锋后的再启新程。西安交通大学及第一附属医院将持续擦亮医工交叉金字招牌,不断扩大影响力,汇聚更多同道共促医工交叉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字:一附院
图片:一附院
编辑:王恺悦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