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前沿系列讲座》校企共建课程第五讲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开讲。在新传媒时代,大众文艺尤其是微短剧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与发展,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特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上海大学校董兼人工智能媒体传播研究院院长张大钟以及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虎等三位专家,就微短剧行业的管理规范与评价体系构建、AI时代下短剧的发展趋势以及全球人工智能媒体的发展现状等热点议题展开精彩分享。讲座由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汪文斌教授主持。
陆先高老师结合其在微短剧领域的丰富经验,分享了对“构建微短剧新的评价体系”的独到见解。他强调,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具有互联网属性,需进行“全流程、全要素”管理,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对行业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陆先高从项目的策划立项、剧本创作直至成片播放,全方位探讨了专家在微短剧制作中的多重角色,涉及题材选择、内容创新、社会影响力等关键维度。陆先高提出,微短剧评价体系的构建需兼顾艺术价值、社会影响力、舆论导向及市场反响等多个层面。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他展示了如何全方位赏析和评价微短剧,为师生们带来了深刻的行业洞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视角,也为微短剧行业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明方向。
张大钟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和对AI时代的深刻洞察,指出微短剧发展与AI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强调了在创作中追求简洁、通俗和直接的情感共鸣的重要性。张大钟提出,微短剧的成功在于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提供即时的情感满足,这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消费习惯相契合。他通过分析微短剧的市场数据和用户画像,揭示了微短剧“低成本、高周转”的特征,并预测了未来微短剧的发展方向。最后,张大钟以“探索创意的好奇心、勇做主角的好胜心、分享故事的好开心”寄语广大学子,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媒体实践中,成为AI时代媒体变革的积极参与者。
王虎老师分享《2023-2024全球人工智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揭示了行业的战略动向与技术进展。报告指出,我国正通过加速AI应用来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融合方面,AI与5G、物联网、区块链的协同效应正引发产业变革,5G商用已步入成熟期,物联网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正快速推进;在产业层面,元宇宙和短视频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AIGC的融入正在重塑传媒产业。王虎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伴随着伦理挑战,如算法不透明和偏见歧视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合理管理,个体层面则需提升数字素养、规范技术应用。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应对计算宣传等新兴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王虎老师的分享为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工智能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思考方向。
讲座最后,汪文斌教授强调,几位专家的分享深刻体现了本课程的前沿定位,融合了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的最新动态。他提道:“专家们提供的一线数据和深刻见解,不仅展示了新传媒时代大众文艺的发展趋势,也揭示了微短剧等新文艺形态的快速崛起。”他认为,专家们的分享不仅是对新传媒时代文艺发展的深刻解读,也提供了宝贵的思考方向和实践指导,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文艺工作者应拥抱变化,推动文艺创新与发展,学院也应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交叉学科,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他对于专家们能够提供如此具有启发性的交流机会表示感谢,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深入探讨。
本次讲座为师生们打开了洞察行业前沿的窗口,增进了大家对微短剧比及人工智能媒体发展格局及趋势的理解,激励师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新媒体领域的实践与创新,为促进行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