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关键之所在,也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最具支撑价值的要素。大学文化建设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强校”战略,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使文化生态与立德树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党委宣传部启动了“文化+”平台建设项目,共批准立项23个。在建设周期内,各平台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深入挖掘单位文化特色,凝练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文化育人载体,推动文化建设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现开设【“文化+”平台】专栏,集中展示各平台在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宝贵经验及显著成效,旨在持续深化巩固“文化+”平台建设成果,促进各单位文化建设工作交流互鉴,推动校园文化持续繁荣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明确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内涵,又提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要求。物理学院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围绕学院学科建设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学院文化平台建设,在文化环境建设、科普文化建设、校企协同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文化育人新氛围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以优秀文化熏陶、鼓舞人,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物理学院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打造兴庆校区仲英楼、创新港泓理楼历史文化墙,全方位展示学院学科历史,教师风采,历届校友、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学院充分利用公告栏、电子屏、官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西迁精神、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精神文化,为广大师生提供温馨雅致的办公休憩区域,营造积极向上、以文化人的文化氛围。学院重点打造了仲英楼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历史文化展厅,陈列了历年来学院教师和学生自制的实验仪器设备,展示学院所获重要荣誉奖励,见证物理学院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艰苦创业的西迁历程,成为物理学院师生开展西迁精神教育、师德师风学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课堂。
近年来,在积极向上、团结凝聚的文化氛围中,学院在人才引育、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国家级领军人才、以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获批数都取得历史性突破,已初步形成“领军人才牵引、青年人才汇聚”的高层次人才建设梯队。
在西安交通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物理学院1979级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胡晓棉与物理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生牛炳尧分别作为校友代表和毕业生代表发言,物理学院杰出校友与优秀毕业生同台演讲,充分展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际成效。
以科普教育为抓手,打造以文育人新高地
物理学院以陕西省青少年科普基地挂牌建设为依托,整合学院优势资源,创新科普教育新模式,打造以文育人新高地。科普基地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成“历史文化传承馆”“光学探索馆”和“西安交大物理学院与大恒光电协同培养育人基地”,形成西迁精神宣传教育、科普课堂沉浸体验、联合培养育人基地实践的科普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科普基地自建成以来,已接待来自北大、南航、南大等兄弟院校,交大附属中小幼,西咸高新学校、紫薇东进小学等中小幼200余家单位5000余人次参观交流。学院科普基地全链条、全过程激发青少年家国情怀、科学热情和科学思维,帮助青少年奠定科学知识基础,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了解物理前沿与企业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创造文化育人新价值
物理学院统筹物理空间、建设经费、建设团队、教学科研、校外企业等多方面资源,以国家级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建设团队为骨干,在物理学院文化建设和陕西省青少年科普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目前学院已建成校企合作协同的实习实践育人基地、光电教仪系统联合研发中心、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校企共建课程建设平台、教学师资培训平台等集实习实训、科研攻关、课程建设、师资培训为一体的校企合作综合平台。学院充分发挥科教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优势,已投入建设经费近300万元,建成GCS-JY光学车间检验、GCS-SX06光纤工程、三维数字化测量及3D打印、自搭建光谱仪、机械元器件测量绘图、激光焊接实训、激光打标等实训平台,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2000多名学生开展光电专业实习实训工作。
开放的企业研发平台和资源,进一步激发了校企合作活力,校企联合研发取得了多项技术授权发明专利,开展多项协同攻关项目。校企合作模式下,将学校教师“送出去”,企业专家“请进来”,深入开展师资培训合作,产教融合点更加清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有力提升。
物理学院“文化+”平台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党建引领,坚守文化育人初心,凝练基础学科特色文化,持续建设青少年科普教育高地,不断加强文化科技融合,着力打造高水平校企合作平台,以高质量文化建设推进高质量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