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大校园的梧桐树微微泛黄的时节,我们迎来了4位远方的客人——来自云南省施甸县甸阳镇街道(英村)幼儿园的老师。她们此行的目的是到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接受“浸入式”幼儿教师的培训。
云南省施甸县是西安交大定点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了响应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的号召,2015年7月,期刊中心主任赵大良远赴施甸县甸阳镇乌邑村挂职任“第一书记”。到岗后,赵大良同志深入村组进行实地调研,认真分析村情、民情,发现乌邑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和留守村。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愈来愈严重,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今年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为了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为了解决那些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让村里的孩子们从小有一个温馨快乐的成长环境,他把筹建乌邑英村幼儿园作为他工作的突破口——协调相关单位联系筹建事宜,协助幼儿园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利用社会资源为幼儿园配备了电视、消毒柜和室内教具等硬件设施,发动期刊中心党支部捐赠了近200本幼儿绘本图书。虽然条件仍然简陋,但是孩子们终于可以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2015年9月1日,乌邑英村幼儿园正式开园,36名本村适龄幼儿入园。为了配合乌邑村的发展规划,今年主动提出为镇街道幼儿园提供场所,联合举办乌邑英村幼儿园全园。2016年9月1日,乌邑英村幼儿园由原来的36名孩子扩大到4个班112名幼儿。乌邑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决定:在现有园舍旁边再提供20亩土地,将镇街道幼儿园全部搬迁到乌邑英村来。
期间,当了解到乌邑英村幼儿园没有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这一实际困难后,期刊中心党支部书记卓选鹏同志在党员大会上提出“我们能做点什么”的议题,大家就“捐书”一事进行了热烈地讨论,一致同意用这种方式给乌邑英村的孩子们送去全体党员的关爱和温暖。刘杨同志自告奋勇地承担了书目沟通、挑选和邮寄等繁琐的工作。
随着幼儿园生源的增加和场所的扩建,师资数量和质量的矛盾又凸显出来。如何更新乌邑英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何提升她们的专业水平?这直接关系到能否让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们健康成长的问题。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赵大良同志萌生了送幼儿园的老师们到交大幼儿园培训学习的想法。通过《儿童与健康》杂志主编吴小桃的牵线搭桥,交大幼儿园在最繁忙的“国培计划”实施月里欣然同意分两批接受8名教师前来跟班学习。资产公司幼教中心主任兀静老师表示,施甸是交大的扶贫对口县,我们幼儿园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义不容辞,更是一份责任!交大幼儿园园长陈志辉,不仅免除了乌邑英村幼儿园老师们的培训费,还主动联系安排学员住宿,在入园的前一天晚上,亲自到康桥酒店看望并就精心制定的培训计划与来培训的老师交换意见。
在短短一周的紧张培训中,乌邑英村幼儿园的老师们认真聆听了专家们关于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实践思考的讲座;深入到交大幼儿园的各个功能部室参观学习;参与到幼儿园日常的保育和教学环节中进行“浸入式”的角色体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学习到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领悟到了幼儿教育的精髓。学习结束时,其中一位老师在心得体会中提到:“我知道了在组织保教活动时,一定要尊重孩子,要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理解复杂的问题。”另一位老师说:在交大幼儿园真正看到了“把游戏还给孩子”的快乐,还赞叹道:“一位好老师可以培养出一群好孩子,交大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真是恰到好处!”她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让她们学习到了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切实可用的工作技能,看到了交大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们的悉心呵护和科学引领,感受到了期刊中心的老师们对她们的热情和鼓励。她们渴望把这次学习培训的经验和理念渗透到乌邑英村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努力提升办园质量,踏踏实实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西安交通大学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为乌邑英村的幼儿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扶贫不是简单地进行物质支持,而农村幼儿教育扶贫的重点不仅在于升级改造农村学前教育的存量,促进乡、村两级公办幼儿园发展,支持乡、村两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还在于强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改变滇西幼儿教育的面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无疑也是当地脱贫致富最根本之所在。尽管赵大良同志扶贫的任期已经结束,但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扶贫的任务还在继续,期刊中心与交大幼儿园将把对乌邑英村幼儿园的支持纳入到长期工作计划中,持续关注其后期建设和发展,为幼儿教育健康蓬勃发展奉献各自的力量。第二批培训人员也即将于12月2日到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扶贫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