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为期3周的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落下帷幕。来自全国77所高校、4所学术研究机构和海外6所大学的210余名学员共同参加结业典礼。人文学院领导、社会学系主任、实证所所长及暑期班项目组、助教组工作人员参加此次典礼。


吉林大学博士生王佳珩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说,暑期班课程经典,内容丰富,自己和同学们每天都有感悟,每天都有收获。南京大学陈云松教授代表暑期班教员致辞。他表示,课堂上学员互动式提问,晚上安排统计实验室或者是助教、教师答疑的形式,都让学员能够更好的理解白天的课程。暑期班课程间的设置衔接连贯,整体课程具有体系性,每个课程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员理解和消化,这是IESSR系列暑期班最引人关注的点。

回望来时路,不知不觉中IESSR系列暑期班已经持续了9年,办班10期。在第三个环节中,主办方以微视频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了IESSR系列暑期班走过的10期。视频中,来自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大学、学术机构任教任职的往届学员为暑期班献上了真挚的祝福。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IESSR暑期班学员。他们在不同的年份参加过IESSR系列暑期班,上了不同老师的课程、学了不同的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是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受到了学术的启发,受到了学界前辈的鼓舞。“如今能够留学国外,西安交通大学开设的实证方法暑期班让我收益匪浅,我甚至认为西安交通大学是我的第二母校,因为我的学术热情在那里播下了一颗种子”——连续参加3期暑期班的学员如是说。不仅是返场的学员感慨很多,返场的教员——来自中山大学的梁玉成教授也讲述了他与IESSR系列暑期班的情谊,并希望暑期班越办越好。在这一环节中,交大毕业的校友为IESSR系列暑期班送上了生日蛋糕,鼓励我们砥砺前行,办得更好。
IESSR系列暑期班创始人、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边燕杰教授表示,至本次暑期班结束,有超过1200余名学员毕业。IESSR暑期班会继续办下去,而且会更好的办下去,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方法的授课,未来在创新港获得更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