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西安交大离退休党委召开老教师座谈会,学习研讨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来校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畅谈老传统,共话新发展。老教师代表纷纷表示,近两年来学校大事、要事、好事连连不断,双甲子校庆刚过,刘云山同志就来学校调研,为交大人带来了中央的鼓励、肯定与支持,大家感到十分振奋和鼓舞。

刘云山书记要求学校总结和研究好西迁历史,传承和弘扬好“西迁精神”,毛文林老师认为,这是对西迁精神的极大肯定,“西迁精神是交大的一面旗帜,是交大人的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这面旗帜树好,要传承发扬好西迁精神。”
“我们交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向远方,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年逾八旬的胡奈赛老师说话底气十足,为学校的蓬勃发展点赞加油。她说,有了中央对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交大人更要脚踏实地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她用兴庆校区校园中轴线上的两个建筑寄语青年师生:饮水思源碑,大家应学好本领,报效国家,报效社会;腾飞塔,青年师生要勇于承担起让交大腾飞的重任。
朱继洲老师则表示,中央的关心、重视令交大人感动。现在学校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思想文化建设,非常有道理。我们既要讲建设发展,也要讲精神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西迁精神是交大独有的精神文化,尤其要注重对青年师生群体的熏陶教育。“学校要用西迁精神凝心聚气,抓好创新港建设,把交大搞上去。”
原校党委副书记王世昕表示,西迁交大人的精神面貌值得敬仰,他们心里想的都是国家、民族,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去,最后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师生校友都对刚刚过去的双甲子校庆高度评价,在交大人心齐劲足的发展形势下,刘云山的期待“百年名校发展得更好”一定会实现。
刘正兴老师对如何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交大的西迁精神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他认为,要进一步提炼宣传好西迁精神,尤其注重对老一辈知识分子、西迁青年教师、举家西迁群体的精神挖掘,以及对扎根西部、融入西部、服务西部、辐射西部的大力宣传。响应祖国号召从上海迁到西安从此扎根,融入国家战略推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这样一个大手笔,西安交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唯一的,交大人一定会不辜负中央的期望,在中国西部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靳英辉老师1964年来到交大,他说,迁校的老人在自己心中地位非常高,令人仰视。刘云山调研第一站去交通大学西迁历史纪念馆,这对西迁精神是肯定,更是鼓励。学校要在青年师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西迁精神,“精神不能缺钙,交大腾飞需要这种精神!”
柯大钢老师表示,4月份以来,习近平致信贺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李克强走进清华北大,刘云山来到交大,这充分表明国家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格外重视,为高校工作者带来了莫大的鼓舞。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校庆的振奋氛围在师生、校友中蔓延,还应当凝聚、延续再发力,每个人都要有“我为交大骄傲自豪,我为交大奋斗攀登”的信念和行动。
“西迁精神于我也是很受教育,很受感动的。要想进一步把学校发展好,实力增强才是硬道理。交大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交大建设发展好,西部高等教育才能建设发展好;科技教育强了,中国西部才会发展得更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好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近在眼前。”马胜利老师说。
此外,马知恩老师、王绵森老师也接受了新闻中心记者的采访。马知恩老师当年随校西迁,一生坚守一线教学岗位。如今他在教师培训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认为,刘云山书记的讲话令人倍受鼓舞,西安交大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扬西迁精神,尤其是要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抓住“一带一路”和创新港的发展契机,再创新的辉煌。
谈到刘云山书记的要求,75岁的王绵森老师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创造、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传承崇高的精神风范,铸成道德榜样,惠泽莘莘学子,这是西安交大的光荣传统。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我们尽所能及的将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保驾护航”,这也是对西迁精神的传承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