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入驻元年,生命学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克服搬迁过渡期的各种困难,以研究生教育为立足点,积极开展创新港内涵建设和学科建设。为保证过渡时期创新港新生教育、管理平稳高效的进行,生命学院通过各研究所、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党班团体系等途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学习促发展,以整改为契机,实现了兴庆校区与创新港的互联互通,在新环境下做好创新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党团班建设为先,保障创新港研究生思想建设
基于创新港全新的教学管理环境,生命学院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党班团体系,以班级为基础设立党团支部,并给每一个党支部安排两名分党委委员进行指导,分党委副书记给创新港研究生新生党员做了“做新时代的筑梦人”主题党课,并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应,反馈并解决。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生命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参加地铁志愿者、清理研究生工位等志愿活动累计34人次,并筹备“我为新港献热血“大型志愿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正确成长道路”研修营,主题教育活动丰富而卓有成效。同时,学生党员还进行了两次时政微党课宣讲,党组织生活会内容生动创新。
在新的学生住宿环境下,生命学院在创新港建立轮值舍长制度,把握学生思想生活状态,学院还安排专职辅导员定期走访学生宿舍,把各类突发事件杜绝于发端。
在班级建设,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团支部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19级硕士生各班团支部组织召开团员大会,进行了“团内推优入党”工作,并规范工作流程,积极响应落实团中央的工作要求,推动团支部为党选优工作的进行。
培养模式优化,保障创新港研究生学术启航
9月新生入学以来,生命学院通过合理调整课程方案、实施研究所教师值班制度、加强师生沟通联系等办法,落实创新港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保障创新港研究生学术顺利启航。
每位导师均已为研究生制定好创新港过渡时期的培养计划和科研任务,保障让研究生在上课之余,能及时参与到课题组科研工作中。
学院制定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创新港研究生管理培养导师工作守则》,对导师与创新港研究生谈心谈话、学术探讨、学习进展检查做出了明确要求,降低两地校区分离对研究生培养的影响。
自9月以来,学院设立“创新港系列学术报告”,每周安排1名导师在港做报告,目前已举行11期,帮助创新港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明确专业认知。
学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询问等措施,了解导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力促所有的导师与学生每周见面,每月交流,确保学生在新港学习不犯难,科研不迷茫。
学生活动丰富,探索创新港活动新模式
生命学院从党建活动,朋辈交流,文体活动等多个方面,对适合创新港的学生活动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为克服“一校两地”的搬迁过渡时期的困难,在“纪念章里话初心”、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微党课宣讲考核等党建活动中,生命学院以B站直播的形式,实现了两地的同步交流和信息互通。在学术交流方面,学院创办“生生不息”系列交流会,安排同专业的高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快速进入科研状态。
在文体活动方面,学院组织新生参加“中华之声”合唱比赛,新港师生拔河、测功仪比赛等文体活动,并作为主办方联合人文学院、化工学院组织新港师生趣味运动会。创新港研究生新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院在创新港还完成了心理活动室和无声影院的规划设计,为学生在创新港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生命学院在本次主题教育中聚焦主题主线,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到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学科建设和创新港研究生教育工作,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以及日常相关工作的推进,充分调动了基层党员主动学习,主动检视问题,多方面促进了研究生思政教育和创新港生命学院内涵建设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