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西迁新传人>正文
西迁新传人

【西迁新传人】林星:坚守岗位 创造价值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2-08-26 09:33 浏览量:

主讲课程380学时、主持6项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4篇……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星在入职西安交通大学的第三年,因其在教学科研上的不俗成绩,荣获学校第八届“十大学术新人”的荣誉。

越是博关经典 越要拔新立异

从本科的社会学到硕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到博士的农业经济管理,三个学习阶段的专业方向都有所不同,也让林星建立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知识体系,并在她如今的教学科研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

林星现阶段主要采用多学科交叉方式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三农”问题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得益于之前的学习经历,林星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属于自己的创新性见解。比如以往关于党的组织力的研究,之前大多将之看作是单一的能力,林星创新性地从“合力论”角度引入,提出了党的组织力是由不同能力合成的能力体系的观点。

如今的林星仍在尝试跳出舒适圈,在“三农”问题这个大的研究领域中,不断变换新的角度,探索新的具体研究议题。因为在她看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聚焦国家大政方针的热点问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做相应的理论阐释、宣传教育,这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责任。

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社会科学研究存在很明显的时效性问题,由于当前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巨变时刻,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当前的政策热点可能很快就被新的政策所取代。”林星也曾遇到过因政策热点变换,研究出的成果因过时而被拒稿的情况,但林星未曾气馁,始终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创新探索,“正是因为社会发展快,情况复杂多变,更需要我们及时跟踪跟进,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当然也要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对政策变化的敏感度,加快研究步伐,随着大政方针的变化而及时做调整。”林星说。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相较于待在书斋里对文章本身进行精雕细琢,林星更喜欢到田间地头,与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基层干部等交流沟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到基层的实际状况,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对于“三农”问题,林星有着天然的情感和关注。林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跟着父母在邻居家串门的经历她依然历历在目,每当读到书上写的“农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等类似的结论时,她也格外有共鸣。“这种共鸣让我觉得我的科研不是寡淡如水的,而是有现实价值、富有生命力的。”为做好这件事,林星经常利用假期去安徽、湖北、陕西等地农村广泛调研,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以便作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创新。

提到这些实地调研经历,难忘的故事如数家珍。在林星看来,跟当地村民聊天的过程是一个双向输出的过程,“他们告诉我农村改革的现状,我向他们介绍政府最新的政策。除了能总结出理论成果,调研过程本身也是很有意义的。”林星说。

“不能辜负学生的信任”

“健谈、幽默、课堂氛围活跃、亦师亦友”是学生对林星的评价。

林星现在主要负责马克思主义原理、自然辩证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让理论相对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林星会根据同学们以理工科专业为主这一特点专门准备一些理工科案例,“准备案例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例子要恰当,还要弄清楚其中的原理和应用,一些理工科案例也包含着哲学道理。”林星打趣地说。她一般会从最基本的公式或者定理引入,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课程更具吸引力。

林星也是学生的知心大姐姐。“我很喜欢和学生交流,下课时经常跟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困惑,和他们分享我的学习经验,为他们鼓鼓劲儿。”有一名学生,每次下课后都会将林星“送”到创新港的地铁站,路上她喜欢跟林星聊聊最近科研、生活上的一些困惑。林星很愿意听她倾诉,也热情地帮她解答困惑,纾解压力和情绪。

“不能辜负学生的信任”,这是林星坚守的准则。在关心关爱学生成长的同时,她也在不断学习提升,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也是她对于西迁精神的理解,“不是空洞高大的口号,而是勇于承担,执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价值。”

文字:通讯社 郭静 李鑫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