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校三十年,西安交大的教师们密切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研究,不但使科研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十五年中,全校取得科研成果577项,其中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8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两项、国家发明奖10项。这些科研成果取得经济效益近五亿元,特别是为开发、建设大西北发挥了重大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各项改革的关键,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一切教学改革试验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搞花架子。
从1984年起,西安交大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实行了浮动学制,即“一门进”——高考统一录取入学,“五门出”——经选拔的优异生可提前攻读硕士学位;成绩优良的本科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本科较差生转入专科学习;差生令其退学。按这五个档次进行培养和分配,打破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大锅饭”。此外还举办了教改试点班、少年班,因材施教,给拔尖人才以脱颖而出的充分机会。
在科学研究方面,强调正确处理新学科与老学科、应用开发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与合同研制课题、服务西北与面向全国的关系;强调面向经济建设实际,加强同科研单位和工矿企业的横向联系。
在管理方面,严格各类人员的考核和奖惩,落实岗位责任制,设立优秀教学奖、优秀教材奖和教改奖。同时,通过试行主讲教师选聘,逐步过渡到各种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制。由于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西安交大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越来越活跃和频繁。从1979年到1985年,共接待47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千多名专家、学者;同9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学术协议;举办了四次国际学术会议;还有72位外国著名学者受聘为学校顾问教授、名誉教授,或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近几年,学校有二百八十多人出国讲学、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派出四百一十名教师和研究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其中一百六十多人已学成归国。这一切为西安交大的教学、科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了把西安交通大学进一步建设为大西北的教学、科研中心,国家决定“七五”期间,将它列为七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西安交通大学是西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人们相信,这颗明珠在开发、建设大西北的历史进程中,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注:本文编选自朱兆洲写《大西北的灿烂明珠——西安交通大学》一文,原载于《瞭望周刊》198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