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16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实验同步卫星成功定点于赤道上空,通信、广播、电视传输试验正常。同步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日本、欧洲空间局后,第五个用本国火箭发射同步卫星的国家,预示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又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
包括火箭发动机技术、装机燃料及自动飞行控制技术、电子总控技术等,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由我校校友李义怀主持研制的无刷直流电机,直接应用于卫星天线的消旋系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义怀, 1956年考入我校电机工程系,是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消旋电机的设计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第一颗通信卫星成功升空后,新华社曾报道研制者事迹,突出报道了李义怀,称赞道,“一颗人造卫星围绕地球旋转,靠的是朝着圆心的向心力,一名科技人员一心一意为本民族的航天事业出力,靠的也是赤诚报国的‘向心力’。”
正是凭借那赤诚报国的“向心力”,才驱使李义怀勇攀科学高峰。 原来,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在决定研制试验通信卫星时,已确定其中的天线消旋系统采用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步进电机。此后,更为先进的直流无刷电机问世,激发了李义怀赶超前沿的雄心壮志。然而,理想抱负要在“文革”动荡岁月中得以实现,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的要艰难许多。李义怀的科研目标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甚至引来非议。作为未被列入研制计划中的一项工作,李义怀只能与几个志同道合者,“私下”进行技术攻关,所需材料和试验设备自然也不能正常供应。但是就是靠着那么一股韧劲,李义怀和他的“科研团队”,冒着当年唐山大地震频繁余震带来的危险,坚持在车间加班,反复试验加工,终于取得成功。
1980年11月,中国试验通信卫星系统工程总体协调会审议了李义怀等人取得的计划外科研成果,决定改变原计划,放弃步进电机,改用无刷电机。而这一先进技术的成功采用,使中国试验通信卫星的稳定性、可靠性提高了一大步。
作为迁校后众多学子的杰出代表,李义怀对母校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学校建校九十周年暨迁校三十周年之际,他曾赋诗一首,眷眷深情,尽于言中。
寄深情
根生东南六十载,枝发西北三十年。
九十春秋成大树,万千桃李星满天。
多少先生震科坛,英名永存天地间。
尚有我辈虽智浅,饮水思源知贡献。
更有后生栋梁材,四化大宏绘新篇。
可敬师长勤耕耘,功与华岳可比肩。
梦中几番回母校,魂系九天望西安。
兴庆遗址展新容,交大美名天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