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新闻专题>报道专题>校史故事365>正文
校史故事365

【校史故事365】316 断臂再植:一场挽救农民兄弟手臂的战斗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6-02-17 10:49 浏览量:

1963年10月17日下午6时许,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公社陌阡生产队44岁社员司振铎在更换轧花机上的转动皮带时,不慎将左前臂卷入转动的轨轮和皮带之间,致使左前臂几乎完全断离。经村医疗站简单包扎之后,于深夜用大卡车送到西安医学院(医学部前身)二附院,当班医生收治后进行初步处理。第二天凌晨6时,骨科主治医师王尚昆再次观察,看到患者伤势极为严重,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并向上级汇报。院党委书记刘潍和外科副主任陈松旺、王可信到场。经检查,伤处在左前臂手腕上一寸处,创面不齐,皮肤、肌肉大部被卷压离断,仅余4公分宽的皮肤和一条神经、两条肌腱相连,主要血管、尺骨、桡骨和神经全部断离。根据文献记载,完全断肢超过6小时就无成活希望。由于受伤组织广泛,创面污染较重,时间超过13个小时。能否接活断肢,大家也无把握。为了接好农民兄弟这只重要的手,经院领导同意,最后决定放弃截肢,迎难而上,争取把这只残存手臂接活。外科主任王树梓副教授闻讯后也赶来参加手术。手术先由心血管外科陈松旺和王尚昆进行1个多小时彻底的伤口冲洗和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最大保留可能成活组织,修剪不齐的骨折断端,用钢板钢针对接固定尺骨、桡骨。由于血管、肌肉损伤严重,由骨科主治医师毛履真从患者右侧腿上切取大隐静脉,将其修剪成8厘米长后和臂上尺动脉进行套接缝合。动脉缝合后患者断离手臂颜色由蜡黄变成红润,此时已到晚上8时多。做完神经、肌肉缝合后,由于皮肤和肌肉缺损很大,缝到一起后血液循环马上受到阻碍,伤手颜色变为苍白。遂由成形外科医生郑信民进行邻近伤面皮瓣转移和大腿断层植皮,保证血液运行,封闭创面,防止感染。这起断臂再植手术从早晨到深夜,经多学科协作,历时14小时15分终于完成。

图为患者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医务人员察看患者情况。

术后第二天下午,患者伤手出现肿胀,经外科主任王树梓等研究,采用对手臂外表进行多点穿刺的办法以降低组织压力、消除肿胀。大量血性渗液从针孔中流出,医务人员每天不断更换纱布。经一周时间肿胀逐渐消退。为防止伤口感染,医务人员每天进行观察、换药,采取动脉封闭、光疗、植皮等方法,使一个个难关顺利闯过。经过8个多月治疗,司振铎手臂接活,断离手臂皮肤颜色和右手一样,指甲也长出来,在医务人员和医疗体育医师的指导下手功能逐渐恢复,可以举哑铃,能从事锄地、拉车、纺织等一般劳动。康复期间,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舒同、省文教办副主任魏明中、省卫生厅厅长李经纶前来医院看望并做指示。

这是继上海六院1963年1月2日之后国内开展的第二例断肢再植,且创面损伤严重,污染程度高,缺血时间长,手术难度大。陕西省卫生厅组织外科专家鉴定后认为“前臂严重外伤,失去大部分循环功能达13小时之久,处理上是一个复杂和艰巨的工作,抢救成功并恢复了一定功能,成绩显著,水平较高。”《西安晚报》于1964年7月5日头版头条报道。《陕西日报》1964年7月11日在头版头条刊发新闻和社论,认为“这是我省医学科学发展中一项重大的成就”,“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号召全省医务人员学习二附院“密切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敢于革新,敢于胜利的革命风格”,并在第3版配发通讯和医院刘潍书记文章进行详细报道。

文字:医学部二附院 杨 龙
编辑:哲 汐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