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声誉”的确立,既离不开过硬的育人科研产出,也离不开精心的新闻宣传。一句话,要育人服务、新闻宣传两不误。对于这一点,交大学子早有共识,在上世纪20年代即疾呼:只有“国人都明了我校详情”,方能“得援助和指导的机会,我校的前途也可天天得到光明”。此宣言的鼓倡者即为我校最早的新闻社团南洋周刊社与南洋通讯社。
南洋周刊社与通讯社分别创建于1921、1922年,原属我校学生会一群众组织。其中,南洋学刊社以“发扬学校精神,公开同学言论,增进学术兴趣,传播学校消息” 为宗旨,下辖总务、经济、编辑、广告、营业和出版6部分,凡本学校同学,能自愿服务本社者,均可入社为社员。1923年4月,学刊社章程确立,组织完备,编辑部工作制度确立,规定每周四举行例会,讨论稿件录用及社论态度。从1924年3月起,施行通讯员制,在校内特请十几位非社员同学担任各年级、各社团的通讯员,并聘请校友为特约通讯员。
《南洋周刊》为学校公开的独立刊物,是应时代之需,体现学生思想和学校学术思想结晶的平台,担负着“改进校内生活,灌输学识,传播消息,调剂学生生活” 四方面使命。在第13、14期广告页中,还曾刊登有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书目简介。《南洋周刊》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甘肃等23个城市、地区设有代办所,发行量曾一度达到每期1800份,行销海内外,我校毕业留学国外的同学,均以能订阅到该刊为快事。1928年3月,《南洋周刊》更名《交大半月刊》,改由校方出版,卷、期仍继续。
南洋通讯社(后称交大沪校通讯社),目的是“把校里的现行组织、学校行政、建设计划等,尽量告诉社会,使一般人都能尽情了解不可”。1923年设立专门办公室,有常驻社员14人,专责采集稿件。同时向上海的《民国日报》、《申报》;北京的《北京晨报》、《京报》,以及广州的《新民国报》等10城市30余家报馆推送本校新闻,宣传交大新闻动态及其研究成果。通讯社成立以后,成为上海高校中较为活跃的新闻单位,上海各大报纸几乎每天都有本校新闻。
南洋周刊社与通讯社的先后成立,代表着交大进行有组织的系统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始,对于增进校友凝聚力,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生源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