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主页新闻>正文
主页新闻

西安交大6个工作室获批2023年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3-12-23 18:46 浏览量:

近日,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发布《关于命名2023年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决定》,共命名20个工作室为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西安交大“张志成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工作室”“何刚液流储能创新工作室”“张明脑科学与影像新技术创新工作室”“何百祥神经脊柱创新工作室”“陆宏伟肝胆胰肿瘤精准外科创新工作室”“邹蕊牙颌颜面发育创新工作室”等6个创新工作室成功入选。

“职工(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名师、名医等优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加快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激励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群众基础。

此次学校6个工作室入选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是对学校弘扬劳模精神、坚持创新发展的肯定,为深入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室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示范和引领。后续,校工会将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名师、名医团队及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培育精神等作用,培育和建设一批职工创新工作室,更好引导广大教职工以创新和实干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6个省级工作室简介

张志成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工作室

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工作室由张志成教授于2008年建立,团队成员包括11名教师、50余名研究生和10余名科研助理。团队负责人张志成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陕西省职工十大创新创业人物(2019)、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创新人才(2023)等,担任IET Nanodielectrics、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大学化学、高分子通讯等期刊编委。

工作室秉承“应用基础并重,产学研用协同,服务国家社会”的建设理念,聚焦GF重大装备的急迫需求,重点开展从先进储能电介质、机-电转化材料到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探索高分子活性可控合成、功能化改性新方法,系统解决从材料合成、加工到元器件应用中的关键“卡脖子”难题,推动电力电子等领域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和高端化进程。

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培养了40余名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JKW创新特区重点项目1项、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及面上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和教改项目3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直接成果转化效益5000余万元,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家。

未来,工作室将通过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深化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发挥一流大学创新策源地和高端创新人才摇篮的关键作用。

何刚液流储能创新工作室

“何刚液流储能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4月30日,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华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液流储能创新中心组建。工作室由何刚教授领衔,现有成员26人,工作室成员先后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共发表论文42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颁发的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德国跨界创新实验室世锦赛中国区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复赛银奖等多个奖项。

工作室围绕紫精阳离子自由基产生、稳定及性能调控机制关键科学问题,提出“引入重主族元素/空间共轭结构精确调控紫精及阳离子自由基空间电子结构”学术思路,创制了含重主族元素紫精、空间共轭紫精及其阳离子自由基体系,实现了紫精阳离子自由基的多途径产生和稳定性控制,以及在电致变色器件、有机液流储能、光催化及光动力抗菌领域的功能调控与应用拓展。含主族元素紫罗精研究目前正处在发展的阶段,工作室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了引领性工作:首次设计制备了含硫族元素紫罗精这一独具特色的分子,并将其命名为“Chalcogenoviolgens”,开创性地提出了将其同时作为电子传输剂及光敏剂,实现了高效率的光催化产氢;提出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发展了可变色有机自由基电池;首次提出将其作为光敏剂,实现了高效光动力抗菌及皮肤再生。

工作室将进一步努力,打造出一支集学习、工作、改进、创新于一体的,具有过硬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有机液流储能技术团队。在能源存储重大需求、液流电池规模储能等方面面向全校开展不同形式科研创新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引导促进校企合作,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贡献西安交大科技界智慧与力量。

张明脑科学与影像新技术创新工作室

张明脑科学与影像新技术创新工作室,以“多学科交叉,影像技术-临床科研融合应用解决临床问题”为设计理念,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脑科学与影像新技术”。通过建立数字化解剖与疾病影像相融合的互动教学平台,实施“正常-异常-干预及预防”的影像学评价,实现“理论-实践-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创建多学科交叉教学改革新体系,获201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建一流课程群为突破口,以“科教融合、医工交叉”创新实践平台为载体,实施“项目式驱动+采集式学习”培养模式,构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获2021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西迁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医工交叉类课程及配套教材,获教育部及陕西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

工作室以临床问题为牵引,依托脑功能成像等影像新技术,聚焦于脑肿瘤、脑外伤、终末期肾病脑损伤等重大疾病,开展医工交叉科学研究。建设陕西省卫生健康脑科学与影像新技术科研创新平台,开展脑肿瘤邻近脑功能区定位研究,为个性化影像辅助脑肿瘤诊疗提供范式,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全国26家医院推广,获益患者3000余例。获得202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工作室获批陕西省数字影像与医工学虚拟教研室,依托虚拟教研室,构建高校教研室联动机制,共建共享跨学科课程及教学资源库,开展跨学科、跨地域教学活动,实现教研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教研室空间辐射至西南(重庆医科大学)、西北(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地区医学院校影像学实体教研室。后续,工作室将积极引领教师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能力,并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为复合型、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做贡献。

何百祥神经脊柱创新工作室

何百祥神经脊柱创新工作室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内镜及通道技术、导航及脊柱内固定技术、3D打印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为支撑,聚焦脊髓脊柱肿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畸形、退变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脊柱脊髓损伤等疾病的研究与诊疗,拥有一流的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术中C型臂、硬质通道系统、椎间孔镜等一系列高端医疗设备,可为患者提供更微创、更精准、更安全的诊疗,实现了神经脊柱专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

在临床工作中,何百祥教授团队完成了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下椎管-腹腔沟通性肿瘤切除术,成功开展了骶尾部巨大脊索瘤、复杂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长节段脊髓内肿瘤、上颈髓腹侧肿瘤,椎管内巨大先天性肿瘤,脊柱转移瘤等多种复杂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对于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病例开展了后路寰枢关节间撑开复位手术技术,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技术。近三年来完成各类神经脊柱手术1500余例,其中四级手术占比达到95%以上。

工作室坚持以建立陕西省神经脊柱疾病联盟,建立区域神经脊柱疑难病例会诊中心,形成长效创新机制,打造一批高水平神经脊柱专业创新人才为目标,开展的多项新技术创造了三项全国第一和九项西北第一。与此同时,工作室在基础研究基础上结合临床需要,致力于成果转化,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郭大刚教授团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梁晓哲教授团队合作,开展基于新材料的3D打印人工椎间关节突关节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近年来,团队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20项,发表文章66篇,其中SCI收录47篇,取得省级科技研发项目10项。

工作室团队坚持不懈地推动发展神经脊柱专业的规范化培训、从业人员的手术技术辅导、脊髓脊柱疾病预防、诊疗知识的宣教及学会组织。常年赴各地市及县级医院、省内多个机构单位开展脊髓脊柱疾病知识培训、义诊及健康宣教等,招收专业医务人员到科室进修学习。

后续,工作室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守护人民健康,加强神经脊柱专业队伍建设,加快推动神经外科、骨科、康复科、疼痛科等学科交叉融合,相互取长补短,提升神经脊柱相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及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专业、便捷、快速、贴心的服务。

陆宏伟肝胆胰肿瘤精准外科创新工作室

陆宏伟肝胆胰肿瘤精准外科创新团队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一群致力于肝胆胰肿瘤精准化诊疗的中青年医生团队组成,团队成员都具有博士学位。

工作室以精准外科理念为指导,以肝胆胰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手段,以全程化管理为方向,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改进、突破、革新临床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中晚期肝胆胰肿瘤的转化治疗领域,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疗法,开展了一系列难度大,高精度的复杂腔镜手术,使许多患者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从而使生命得到了延续。

工作室重视医理、医工交叉合作与人才培养,在肝癌细胞表观遗传学表达和免疫微环境、肝癌的分子生物学通路及胰腺炎发病机制等研究领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陕西省科技厅、卫健委、西安交通大学多项科研基金的资助,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工作室坚持医疗技术下乡与扶贫,定期前往延安黄陵县医院、榆林靖边县中医院、鄠邑区中医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帮助开展手术100余台,对五保户、贫困户患者进行免费手术治疗,让很多因贫困而对就医望而却步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减轻家庭负担。

工作室将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继续加强创新性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肝胆胰肿瘤诊疗工作规范化、人才队伍梯度化、科研学术领先化。

邹蕊牙颌颜面发育创新工作室

邹蕊牙颌颜面发育创新工作室由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牙颌颜面发育管理中心邹蕊主任医师领衔,团队成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教学名师、医院口腔修复科牛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灏副教授,医院儿童牙颌疾病诊疗专科董宁博士、儿童牙颌颜面发育管理专科乔虎博士、数字化研发中心卢蓁博士。

工作室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牙颌颜面发育管理中心,致力于整合口腔医学、健康信息化大数据、生物医学工程及生物力学等领域专业,开展口腔咬合管理及颜面发育管理的多学科诊疗、临床研究项目,通过构建以口腔正畸、修复、儿童口腔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的疾病诊疗新模式,提升牙颌颜面发育障碍诊治水平,促进牙颌颜面发育管理这一前沿热点领域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以咬合管理及牙颌颜面发育管理为核心轴的高质量口腔医疗服务,为口腔临床诊疗和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工作室将持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深入钻研、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以“促进行业发展、技术进步、技能传承、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贡献力量。

文字:校工会
图片:校工会
编辑:星火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