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被称为“第三代光伏电池技术”,相较于目前主流的晶硅光伏电池,钙钛矿电池具有更高理论极限效率、更低成本等优势。最近,西安交通大学在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打破国际效率纪录。
![](/__local/6/F3/C3/2D5491F2A9178ACA320EDB5D366_F2406868_87D7.jpg)
光电转换效率是评价光伏技术潜力的核心指标。钙钛矿电池虽然只有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却从3.8%大幅提升到26%,而晶硅电池达到同样成绩则用了40年。太阳能光伏领域若要进一步“降本增效”,则需要出现新的技术去换道超车,而钙钛矿或许能担负这样的使命。由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发的钙钛矿组件,包括刚性与柔性两类。刚性组件多应用于大规模集成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场景,柔性则搭载于汽车车顶用作车载光伏、5G基站,也许未来我们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就是由轻质便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成的。
![](/__local/D/F4/4C/6D7513E5564A844C5CEBDB5679C_E1D15251_8D31.jpg)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董化表示:“在刚性电池上,我们实现了25.2%的认证效率,在柔性电池上实现了23.5%的认证效率。这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打破了国际效率纪录,中国科学院光伏中心给予认证。”
![](/__local/B/83/AD/D15BC4827ACAAAB36E2DB44B408_14438052_8F78.jpg)
目前,该科研团队已掌握产业化应用的“独家工艺”——柔性太阳能光伏薄膜封装技术,可有效使钙钛矿抵挡外界水汽、氧气等污染,大大提高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寿命。“(钙钛矿太阳能组件)发电量能比晶硅提升10%左右,它的光电性能更加优异。呈现效率高、成本低、轻质、柔性,符合现在国家强调的清洁、安全、高效、低碳这样一个策略。”董化介绍说,当前正是国内钙钛矿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前夜”,瞄准这一机遇,科研团队获得数亿元的天使融资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__local/2/1D/84/6DBA089C15AD918199A1BE8E1F1_35DECBCF_12BE9.jpg)
在谈到未来产业发展时,西安天交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伟表示:“在2024年的时候,我们将建成百兆瓦的量产线,在2025年的时候,我们将落地吉瓦级的产线,届时产值将超过10亿。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柔性组件和1米乘2米的大面积刚性光伏组件。相信在2030年左右,钙钛矿光伏组件会成为一个光伏行业的新星,能给我们国民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助力。”
![](/__local/5/7B/6A/0E43F266BC605332B3FA2D5CD17_654BC44C_1B39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