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校医院医护人员展现出专业敬业、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抗疫故事也许只是千万个医护人员抗疫战斗的一个缩影,但这些温暖向上、激励人心、来自身边人的抗疫故事却能让我们汲取力量不断前行。我们坚信,同心抗疫,战疫必胜!
校医院主任检验师翁改志:要让孩子们的父母放心
我是校医院检验师,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战斗,那全校的核酸检测就是我的前沿阵地。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我和检验科的同志为周边省份、后勤职工、风险排查人群、隔离学生等进行核酸采样累计约3万人次。为方便师生出差、返乡等需求,在校医院开设常态化核酸检测项目,为师生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2021年12月以来,我和同事们连续在各校区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奔波于兴庆、创新港之间完成核酸检测工作,经常从清晨忙碌到半夜。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了父母以后,就更能体会父母的心情,学校里那么多学生,守护他们的健康,让他们的父母放心,就是我最大的责任。
每次全员核酸检测前后,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前一天,我们要联系指挥部,领取采样试管、采样标签等物资。有时由于物资调配问题,需要往返好几趟。此外还要和参加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不断强调落实工作方案、检测设备、登录账号分配等细节问题。核酸检测当天,我们要时刻应对采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采样完毕后,还要精准核对样本数量与质量,扫描到检测系统,再进行转运。一次完整的核酸检测过程,对受测者来说意味着排队和几秒钟的检测,对我们来说,意味着连续两三天甚至是彻夜的忙碌和奔波。每一名参加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错过饭点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希望检测速度能跑赢病毒传播的速度,尽快控制住疫情,每个人都平平安安的。
依据疫情防控规定,有些同学需要隔离观察,我需要穿上防护服到隔离宿舍为同学们进行核酸采样。有的学生特别担心,我会安抚他们:“别害怕,先做检测,我会陪着你们的。”疫情阻隔了我们的物理距离,却无法阻隔心理距离。
每次看到大家的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我就觉得更加安心,离抗疫胜利又近了一步;每次看到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抗疫志愿者服务,我都觉得既欣慰,也备受鼓舞,我会回想起自己学医的初心,更加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疫情早日退散,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回归正常。
校医院医务科主任杨瑾:我们都是“战士”
12月17日起,校医院全员就开启了“战斗模式”——绝大多数人每天下班时间都在22:00-0:00;几乎每一次核酸采样时,穿上防护服都长达6个多小时;中青年医生几乎全员上岗参加核酸检测任务,甚至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医师都加入了核酸检测队伍……特殊时期,我们都是“战士”。
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市陆续有一些小区实行封控管理,我们这支队伍面临过很多次“非战斗减员”——医护人员被封控到所住的小区,无法到岗上班,幸好每次人手不足的时候,三所附属医院都会及时给予支援,否则我们承担的核酸检测任务真的会成为无法完成的工作。
12月23日,我和我的同事们还经历了无法出小区的各式忙乱,作为医护人员,这时候哪能退缩!身份证、工作证、一码通、电子版执业证书,甚至核酸检测排班表,我们与小区的保安解释自己的工作,大家最终都克服困难到岗了。
12月24日,交大一村封控管理,校医院有17名工作人员不能继续上班,医院紧急调度,先保障了医疗值班。封在交大一村里面的十几名校医院医务人员在小区内也参加了每天的抗疫工作,他们参与上门入户采样、在社区采集核酸、紧急医疗保障、协助居民购药等工作。药械科黄引怀主任和庞允早早选择了住到医院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及时到位。
采样工作大家都看在眼里,但采样前后的安排、准备、收尾工作非常耗费精力。领导和协调保障组其实更辛苦,他们经常是凌晨一点到三点接到通知,紧接着要反复安排人员、不断调整,大家的睡眠都非常差。创新港核酸检测的场地布置,好几次忙到凌晨三四点,连续8天,带班人和网络保障都坚持工作没有换班;我们检验科负责人,还有两个网络信息员,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全天候忙碌。
12月24日那天,是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天:兴庆校区内5个检测点、曲江校区1个、交大二村1个、创新港1个,雁塔校区3个。12月25日那天,校医院同时负责了11个采样点和考研保障任务,研考那两天,我们承担的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压力空前,医院有25人投入这项工作。25日需要同时安排各个校区和交大二村的全员核酸采样,同时兴庆校区要增加体育中心、文体中心和图书馆这3个采样点,为外校考生做核酸采样,幸好三所附属医院60个采样队员对我们进行了支援。每个采样点的电源、户外照明、电脑、扫码装、网络、防护及医废处置用品、采样材料等都需要逐一布置,院领导和一直协助院长总体负责采样工作的检验科翁改志主任带领赵骞、袁园,还有很多后勤保障和支援人员一直忙到半夜才准备好的。
12月25日,我具体负责创新港采样工作。为了加快采样速度,我们采用单人一组的方式,当日截止晚上20:00,顺利完成了14823人采样。回程的车上,大家说尽管单人右胳膊重复一个动作上千次很酸困,但非常高兴按时完成了核酸采样任务。
疫情初期每天忙于疫情防控工作,完全没精力管孩子,我爱人会做的饭仅限于揪面片,他和孩子已经吃了很多次揪面片和煮方便面了。我也曾接到过老师的家访电话,因为我无法陪伴孩子的网课,也无法及时辅助孩子提交作业、修改错误。好在老师非常体谅医护人员,交代我孩子有任何不懂的可以及时打电话沟通,非常庆幸孩子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疫情期间,看病的流程比较复杂,及时为师生做好就医、用药服务,也是我们的工作内容。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只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让疫情早点结束。
校医院药械科黄引怀:医疗物资保障,我们行!
疫情期间,医疗防护物资需求量大、品种多,市场供应较为紧张。在医院领导的统筹安排下,我承担医疗物资供应工作。我与采购人员协同作战,及时联系各家供应商进行采购,落实各项物资配送工作,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忙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机依然是发烫的。物资送到后,我们要整理盘存、及时分发,制定下一步采购计划。每次看到库房里标识清楚、整齐摆放的各种医疗防护物资,我就觉得我们艰辛的付出是值得的,防疫之战我们必胜!
疫情发生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已进行核酸检测近40万人次。每次开展核酸检测,我们都是多校区协同开启,五个区域200人次检测人员的防护物资我们全力保障。科室建立了物资保障专班制度,有物资准备、转运、发放、机动保障、采购供应、统筹管理等六个专班规范运转。为保障每一次全员核酸检测顺利开展,我们经常“披星戴月”——天不亮来不及吃早饭就到岗准备,深夜在医院用手推车准备次日要用的物资,户外发放防护物资一直忙到半夜12点才进家门。
此外我们还承担全校疫情防护物资的接收、发放等管理工作。我与科室同事庞允一直驻守在医院,及时给各校区、书院与家属区疫情保障点发放急需物资,共接受防护物资配送40余次、2000多箱次,发放物资上百次,医用口罩发放近80万个。近期我们都是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睡眠严重不足,但为了确保校园安宁,一切都是值得的。
校园封闭管理后,部分师生的特殊用药遇到了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们按照用药信息连夜加班进行网上采购,并协调医药公司次日加急配送到各校区药房,特殊用药运到后,我们及时通知学生本人来取药。特别感动的是,担心学生着急,校医院党总支书记梁志静与药房韩颖老师当天晚上八点多将急需药品送到患病学生手中。学生的一声“谢谢”,我们悬着的心都放下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抗疫仍未结束,我将继续与药械科全体同事一道,确保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保障需求。医疗防护物资保障,我们行!
校医院总支书记梁志静:一名党员的历练与坚守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雁塔校区的抗疫压力陡然增加。作为校医院雁塔门诊中心的分管负责人,我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三个方面:一是吃透国家、属地最新版疫情防控政策,在疾控部门介入之前,将防御关口前移,开展自主摸排和及时管控;二是统筹安排雁塔校区全员师生核酸采样,确保封控、隔离人员入户单人单管核酸采样工作,并做到政策传达、情绪安抚;三是进一步明确雁塔校区学生就诊流程,确保校园封闭管理期间,非必要不出宿舍,非必要不外出就诊。
扑面而来的防疫新问题、新状况需要迅速处置,我深切感到,遇到问题不能等、靠、推,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疫情期间,我积累了校内隔离区管理的工作经验,本轮疫情暴发后,学校迅速开展自主摸排和管控。为保证校内隔离区的安全有序,我进一步总结后,起草拟定了《西安交通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隔离人员管理办法》,后经学校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讨论通过,下发各校区用于指导校内隔离区管理工作。同时作为校内隔离区的具体管理者,不分昼夜及时对接、审核学生隔离区进出申请。在雁塔校区实施管控后,我24小时驻校驻岗,连夜统筹安排雁塔校区第二天的全员核酸检测,封控区、隔离区核酸检测等工作任务已是常态。在校医院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我带领支部书记和党员主动承担起雁塔隔离区学生入户单人单管核酸采样工作,并做到政策传达、安抚管理学生情绪。
按疫情防控要求,雁塔校区教学区与生活区不能进行人员流动,雁塔校区学生的常规疾病诊疗就成了非常棘手的难题。我代表校医院牵头建立了雁塔校区学生医疗应急处置工作微信群,利用群信息共享,各部门协同完成学生线上、线下就医。对于经过医生诊断、明确用药需求的隔离区学生,我积极协调,利用入户核酸采样的机会把药品带给学生。为进一步明确雁塔校区学生就诊流程,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做到非必要不出宿舍,非必要不外出就诊,结合雁塔校区实际,起草拟定《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应急就医管理办法》。
校医院是学校疫情防控的重要部门,及时研判疫情防控形势,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调整防控措施,与学校各单位协作联动,为师生筑起顽强抵抗疫情的严密防线,是校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历练,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坚守。我相信,抗疫必胜!西安长安!
校医院第三党支部书记周凯华:党员是核酸采集现场的亮色
作为雁塔门诊中心检验科负责人,做好疫情期间雁塔校区所有场次核酸检测的组织、现场调度,所有防疫物资的转运、派发工作是我的职责。
12月13日起,雁塔门诊部全体医务人员就进入了战斗状态。13日,我们完成二附中师生1780人的采样任务。从那天起,我每天早早到单位检查物资储备,组织准备当日耗材,一天工作结束后及时到疫情防控指挥部申领次日所需物资,三点一线。
我住的小区成为封控区域后,货车无法通行,我每天只能开自己的私家车运输防疫物资,经常跑两趟才能拉完一次配发的物资。我还自费购买了手持式喷雾器和白板笔,喷雾器便于大家给手机消毒,白板笔便于大家在防护服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我们还率先在核酸检测平台使用手机融合码,解决了雁塔校区电脑、扫码桩、读卡器等硬件不够的困难。
样本采集现场通常会遇到受测人没带身份证、条形码不匹配、采集账号不够、扫码桩不够、电脑紧缺、临时二维码不够用、一码通无法打开等各种突发状况,几轮核酸检测下来,我们有了快速解决的经验和办法,但每次核酸检测依然是一场紧张的战斗,每逢全员核酸的日子,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是常态。
疫情期间,我经常被感动。一次,我和同事上门采样,有位同学送给了我们暖宝宝还让我们注意保暖。每轮核酸检测的排班,我考虑到一个班次至少4小时,特别消耗体力,想尽量安排年青人先上,但无一例外会遭到老同志的回绝,他们均表示,自己身体没问题,完全可以胜任工作,坚决不会撤离一线。陶慧老师累得下班后胳膊都肿了也毫无怨言;宗濂书院的医者仁心工作室和一附院学工部招募医疗专业的同学们担任志愿者来协助我们工作,他们青涩的脸庞和坚毅的眼神总是让我想起年轻时的自己,相信他们未来一定都能承担救死扶伤的本职,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党员在核酸采集工作中确实起到了模范作用,李高中同志数次表示人手不够他就顶上,不用考虑轮休问题;骞美芳老师年近退休仍然坚守一线;冯洁同志每次都让别的同事先撤,自己坚持采样直到最后一名同学。门诊部里年轻的收费员也穿上了防护服,承担身份核验、物资配送、标本转运等工作。
从12月13日至今,我们已经累计完成26场次,78447人次的核酸采集任务。作为一名30年工龄,20年党龄的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我是一名战士,核酸检测的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环节,都是我们和病毒抢时间,和同事们并肩携手共同打赢校园保卫战。
当然,在此期间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单独居住在郊区老家的父母亲都已经70多岁了,母亲已瘫痪在床9年多,平时我还能每周回去两三次帮忙照顾,疫情期间我做不到这一点了。父亲告诉我:你要干好工作,不用挂念家里。封控管理后,父亲还好几次在电话里叮嘱我:不必担心,家里一切都好。我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觉得满心愧疚。虽然目前疫情尚未结束,但相信有了大家辛勤的付出,总会迎来山河无恙、百花飘香的春天。西安加油,长安常安!
校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江:疫情来袭,我们护理团队里的每名护士都是战士
自12月15日校医院组织第一轮核酸检测开始,我就在创新港、兴庆校区、兴庆校区家属区,负责协助带班领导组织、安排当天的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完成。每次我都会提前到岗,把每个采样台需要的试管、采样棒、手消液、医废垃圾桶、垃圾袋准备到位,让我的同事们能节省体力并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开始采样;采样开始,我会随时协助补充物品、整理医废、维持现场采样秩序;一旦采样医护人员紧缺,我会立即补位,投入到采样的队伍之中。
多轮核酸检测下来,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夜晚披星戴月回家,却清晰记得空荡荡回家路上的孤单骑行和穿梭;我记不清接到过多少次核酸检测通知、有多少个无眠之夜,却记得寒风里冻得手脚冰凉的时候,大家那一声声“谢谢”“辛苦了”。
校医院的护士中,有再过一两年就要退休的、有身体状况不好的、有还在哺乳期的……但当大家穿上防护服,就意味着连续五六小时不能吃喝不能如厕,耳朵会被口罩勒得生疼、脸上也满是勒痕,室外会被冻得手脚发麻。有的护士值完护理班接着采样,或采样任务完成后接着值班;有的护士家住的远,在近期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每天都会按照前一天的工作安排,准时赶到核酸采样点;所有的护士都会告诉我,近期看手机的次数要刷新记录了,凌晨看、半夜看、抽空看,生怕漏掉一个采样任务通知,生怕无法按时到岗参加战斗。面对疫情,他们没有犹豫、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有的只是一往无前的勇气与责任,这常常让我十分感动,看着我的伙伴们,我没有理由不竭尽全力!
截止目前,校医院在兴庆、雁塔、创新港、曲江校区开展的10余轮全员核酸检测及配合社区为教职工和家属进行的核酸检测,累计已近40万人次,这是疫情中医护人员坚守阵地的一个缩影。责任在肩,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会继续坚守岗位,我们相信春暖花开一定会如期到来!
校医院创新港门诊部主任李小颖:守望相助、同心抗疫
按照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尽可能减少校内校外人员接触的渠道。创新港远离市区,门诊部承担着医疗和疫情防控双重责任,为使工作正常开展,12月21日起,我就决定住在创新港了。我和我爱人都是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义不容辞,家里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住在创新港更便于我参加抗疫工作。在创新港门诊部的观察床上凑合了两个晚上后,学校安排了宿舍,没想到的是,这一住就是近三周的时间。
学校封闭管理以来,创新港门诊部的工作量数倍增加,除了每一轮全员核酸检测,还包括隔离区上门采样、日常诊疗响应、给同学们解答防疫政策等工作。
疫情初期,我们既要组织师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还要在校区开展相关人员摸排工作,同时还要维持门诊部正常医疗秩序,印象最深的是曾有几个晚上为了这些事情忙碌至凌晨两三点,躺下后也辗转反侧,无法成眠。
随着疫情的发展,门诊部就诊流程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一般情况,我们可以解决和应付的,就会及时解决,但是有些状况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有些同学感冒发烧了,平时只要开一盒感冒药就可以,但是由于疫情排查的需要,这类药物目前都无法开具,只能转诊到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
创新港门诊部还承担了一些解答疫情防控政策的工作,有时候有些同学询问疾病时会向我倾诉一些自身想法,这时候我就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陪着同学们多聊一会儿,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我一直在交大工作,我应该真心实意为师生服务,希望师生们都能健康、顺利地度过疫情封闭管理这段时间。疫情面前,我们都要守望相助,同心抗疫,战胜疫情,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校医院庞允:我从未感觉孤单
本轮疫情以来,我和药械科主任黄老师共同负责兴庆校区、创新港以及交大社区二村、三村核酸采样点的物资保障以及学校基金会联系捐赠的部分防疫物资接收和统计工作。
12月23日起西安封控,由于我居住的交大一村被封控管理,我决定留在医院做好服务。12月24日起,我全天候在医院值守待令。我的爱人李义虽然封控在交大一村,但她也第一时间投入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做上门核酸检测,参与在线诊疗和上门医疗救助工作。虽然不在一个地方,但我和家人都在并肩抗疫。
这十几天,每天都能看到校园各部门工作人员在为防疫工作忙碌,校领导亲临一线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及慰问大家,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校卫队队员、广大学生志愿者……大家不分白天黑夜忙碌着,都在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觉得顿时充满了动力,想要把手头的各项工作都做细、做好。
1月3日晚上,我们在交大思源活动中心接收了766件防疫物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都热情高涨地参与搬运,那一刻让我真正体会到交大人众志成城防疫的决心和团结的力量。我从未感觉孤单,因为我身边有一群可爱的人们,我们共同守护着我们美丽的校园和温馨的家园!
校医院口腔科苏小娟:我知道我们为了谁
我是交大口腔医院来校医院口腔科支援的人员。2021年10月22日,是我第一次穿防护服的日子,短暂培训之后就上岗了,我的工作是配合校医院给交大全体师生做全员核酸检测。12月17日,我又一次穿上了防护服,沉甸甸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连续五六个小时的核酸采样工作,每次胳膊累到抬不起来的时候,同学们的一句“谢谢”“辛苦了”,所有的疲惫和辛苦都会烟消云散。穿上防护服,成为“大白”,不管前方是什么,都要往前冲!
12月19日完成核酸检测工作后已经是23点10分,同事穆老师骑着“小电驴”把我送到地铁口,刚好赶上了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无比感动!12月22日,忙完后已是午夜十二点,志愿者同学送来了速冻饺子、暖宝宝、祝福卡片,他们用自己勤工俭学的收入,凑钱给医务人员买了这些冬至小礼品,这些礼品让我感动到泪流满面。
12月23日,我在交大二村给社区居民测核酸,那天太冷了,后面操作时手已经僵硬不听使唤,我不停地搓手取暖。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拿出了她的小手套说:“把我的手套给阿姨戴吧!”那一刻,泪水模糊了眼眶,心里暖暖的,我连忙说:“戴着手套我就没办法消毒了,谢谢小朋友!”
疫情期间最难的事情不是核酸检测,是回家路上的落寞。忙碌了一天回家时,昔日热闹繁华的城市寂静无声,路上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偶尔有一辆车疾驰而过,那个时候内心觉得无比落寞,原来从不曾体会,仅仅置身于人潮中,也是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种幸福。好在,大家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默默努力,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我是谁,但我知道我们都是为了谁。相信用不了几天,西安一定会重新成为那个车水马龙、繁华似锦的长安。
校医院赵雯静:因为肩负责任所以一切都值得
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在疫情期间可以上一线出一份力,是我的幸运。
2021年12月16日,我因声音嘶哑,在交大第二附属医院行全麻下声带手术,并于17日出院回家,术后一周禁声。校医院17日紧急部署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所有医护人员即刻参与规范采样培训。科室考虑到我的特殊情况,予以照顾,我的同事们都已奔赴一线开展工作了。12月21日,主任联系我,说一位同事所在小区被封控,问我可否上一线?接到电话,我放下手里正在包的饺子,直奔学校,开启了我的抗疫征程。那天是我初次参加核酸采样,难免有些紧张,好在采样队伍秩序井然,同学们都非常自觉,工作很顺利,晚上10点半结束“战斗”,走出宪梓堂时,收到了同学们精心准备的速冻饺子、暖宝宝和贺卡,心里暖暖的。
随着疫情变化,很多同事所在的小区都被封控管理,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疫情期间,出行也遇到了困难,好几次因为核酸检测的结果尚未出来,只能滞留在地铁口。那时候我就特别想见到5岁的孩子,近期孩子是我爱人在看护,他是一名老师,疫情期间要开线上会议,还要备课、上网课,孩子大多时候只能自己玩或者自己吃零食。
近半个月的抗疫工作,我的经历和大多数采样人员差不多:室外采样双手冻得麻木,拍打拍打,喷酒精消毒后接着采样;晚上不敢早睡,早上不敢晚起,随时待命准备出发;孩子扔在家里交给爸爸管,能吃到什么饭真的是只能“随缘”;寒风中骑行在空旷的大街上,还要操心顺路回去的时候,可以买点什么给家里补充物资……我和千万名逆行者一样,因为肩负责任,所以一切都值得。没有一个寒冬不会逾越,没有一个暖春不会来临。同心战疫,抗疫必胜!
校医院口腔科王志瑜:我们都是勇敢的战士
这场疫情让我从一名专业的口腔科医生变成了一个熟练的核酸采集员!
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每晚临睡前,每天早上六点半闹钟响起后,每隔一会儿我就要打开手机看看医院工作群,有没有新的核酸检测通知?怎么排班?检测点在哪个位置?要求几点到岗?我们都处在随时待命状态,有时半夜或者凌晨会收到工作安排,有时会紧急通知:半小时后到某某点位,这样的工作节奏,把心跳搞得忽快忽慢,我生怕错过通知误事,连睡觉都不踏实……我相信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医务人员的日常状态。
校医院一百多人,除了急诊值班人员,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保护交大校园和所有师生的安全,所有人都不怕危险、不畏困难,全力以赴。
我的同事们让我感动,有刚做完声带手术还不能说话却参加核酸检测任务的,有每天上、下班都要单车加地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检测点的,有孩子单独在家,接到任务后立即奔赴检测点的……每个人穿上防护服后,就要把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成百上千次,寒风里站几个小时后,面罩会结霜、手会冻僵,脚好像失去知觉……大家都坚持下来了。当同事所在的小区被封控,工作人员锐减时,其余人员都义无反顾,全员上线。最开始我们两人一组,后来一人一组,边看电脑核对,边维持秩序,有时没人换班就一直坚持不上厕所,直到全部测完……每次布置场地调配物资的同事,来的最早,走的最晚,最紧张那几天常常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回家后即使累瘫了,第二天也依然准时出现。
我身边的这一切,只是所有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缩影。我想,疫情防控,不仅仅是哪一个群体的付出,而是全社会所有人的付出和努力,交大的疫情防控战,就是所有交大人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的结果!抗疫是一场战争,我们都是勇敢的战士,是战疫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共同期待着这场战斗迎来胜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