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嗷嗷叫的年轻人】

以奋斗实干助推创新港科研平台建设

——记公共卫生学院的青年力量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20-07-29 15:42 浏览量:

依托创新港,西安交大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了全球健康研究院,将汇集一批国内、国际领先专家学者,构建国际性的多学科与跨学科合作机制,建立立足中国西部、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世界各国的全球健康研究教学合作平台。在推进平台建设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兢兢业业奋斗在创新港建设一线,敢担当,有干劲,为实现新时代交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懈努力。

韩蓓:用朝气、勤奋和执着把梦想变为现实

作为公共卫生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韩蓓教授肩负起了全球健康研究院实验室平台的建设工作。

从研究院大平台的设计方案开始,韩蓓就在心里装了很多“事”:功能实验室规划分区和共享实验平台怎样才能合理布局?实验室水、电、地面、通风系统、废弃物排放系统、集中供气系统配置等如何布置才能确保安全?对于这些问题,韩蓓事无巨细,一一把关。为尽量合理布局实验室,她和相关课题组进行了多次沟通讨论,常常工作到深夜。为达到国家实验室认可要求,她和专业设计公司前后十余次修改图纸,现场实地考察测量、面谈、电话会议、网络会议等,直到十五个分区的设计图纸最终确认并签字。

实验室施工至2020年春节前才暂停,突发的疫情又使平台建设工作陷入僵局,韩蓓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不使疫情耽误平台建设进程,她坚持疫情期间线上办公,春节也未休息。3月20日,实验台基本安装完毕,八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没有白费。

仅是实验平台的基础建设,对于创新港的高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医学类实验平台,生物安全实验室及相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韩蓓坚持按照同类型实验室的最高标准进行施工。高标准就会带来严要求,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施工过程中,韩蓓不仅多次参与特殊功能实验室设计图纸的修订,还经常出现在施工现场,指导相关施工团队作业。那段日子里,黑眼圈一直挂在韩蓓的脸上。

“21号楼实验室的每一个插座、每一组实验台、每一处通风管道,我可能比自己家还清楚,看到实验室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运转起来的景象,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韩蓓说,“创新港是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平台,很荣幸参与创新港建设并在此开展科学研究,我会用朝气、勤奋和执着把每一个梦想变为现实!”

张鲍明:创新港建设无小事

在全球健康研究院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公共卫生学院院办职员张鲍明就一头扎了进来:从一张桌子的安装到一个会议室的布置设计,从一根电线的拉起到一根水管的包埋,从一个门牌的固定到一个垃圾桶的摆放,张鲍明的身影出现在研究院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他用年轻而火热的心为全球健康研究院跃动的脉搏注入鲜活血液。

自2019年8月入职以来,无论刮风下雨、烈日骄阳,张鲍明频繁往返于雁塔校区和创新港。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工作的他养成了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优秀品质。为加快建设全球健康研究院,他坚持了数月“白天创新港,晚上雁塔”的工作状态。

作为院办职员,张鲍明积极推进全球健康实验平台、各实验室和样本库的基础建设及设备安装。平台基础建设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繁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现场确定。为此,张鲍明几乎整个人“驻扎”在了创新港。他每天在现场参与办公室家具摆放、电路调整、教师门禁授权和网络AP模块安装等方面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坚持亲自把关。他常说:“创新港建设无小事,任何一点细节被忽略就很有可能引起大麻烦。”

公共卫生学院2020年将扩招至142名全日制研究生,师生工位问题成了张鲍明心头的重担。收到学院发来的通知后,他匆匆结束了短暂的休假,立刻与家具公司联系,协调新增桌椅的预订事宜,同时积极与泓仁楼基建施工方协调沟通,规划新增学生和教师工位的设计、相关物品的购置与安装等,力求在预定时间完成工作,给学院新老师生创造良好的办公与学习环境。

在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球健康研究院5个研究所均已搬迁完成。看着一辆辆大巴车载着珍贵的试验数据和实验器材驶向创新港,看着老师们面带微笑地坐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张鲍明嘴角上翘,年轻却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仅仅是一个起点,我希望能参与到未来全球健康研究院的建设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创新港一定能走到国际科技前沿。”谈起未来,张鲍明信心满满。

申远:冲在创新港样本库建设一线

“咱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样本库了!”2019年8月31日下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医学板块研究院入驻暨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庄贵华教授感慨道。同行的队伍中,作为学院样本采集骨干的教师申远,对此也深有体会。

作为全球健康研究院建设中的“刚需”,建设一个国家标准的生物样本库不仅对基础与临床的整合、多学科、微观与宏观、预防与治疗、人文与科学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医学学科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开拓新的诊治手段,优化医药研发的资源配置同样十分必要。

而有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样本库一直是公共卫生学院的夙愿,在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学院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优势,同时也积累了一批批珍贵的血样,建立一个完备的样本库日益迫切,创新港的建设给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研究院样本库的建立带来了新的契机。

说干就干,自有建立样本库的想法以来,从追踪捐赠者的问卷和知情同意、管理生物样本的采集、处理、储存和运输、QA/QC程序和文件的管理,到捐赠者临床数据电子采集、数据安全保护、报告管理(库存、采集、使用、QA等报告)、临床和实验数据挖掘,申远在每一个环节都与设计师和国内样本库建设的专家们进行了反复讨论。

半年期间,她跟随学院领导先后在华大基因库、青岛海尔超低温冰箱生产区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样本库等地深度参观和学习,愈发体会到,只有了解了现行样本库使用者的经验,才能对样本库实用性进行有效的改进。一次次迎着朝霞,她在创新港的工地随时和设计师沟通,保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基础建设;一次次吹着晚风,她与样本库建设的专家讨论着库区划分的每一个细节,在尽可能有效利用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反复调整着冰箱摆放的方向。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实地考察,在申远的不断努力下,学院形成了样本库的初步设计规划——在创新港21号楼的一层,近800平米的空间,预计可容纳184台-80℃超低温冰箱和5台液氮罐,可容纳样本近1160万份。随着样本库基础建设的开启,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双路电”的保障、地面承重的压力、液氮区的安全……第一次承担样本库建设的申远,压力陡增。

副校长颜虹在推进会上一次次的协助、院长庄贵华事无巨细的策划和提醒,都让这个年轻教师轻装上阵。而今,样本库基础建设接近尾声,看着创新港的朝霞透过干净的窗户投射到样本库的水泥地面,她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公共卫生学院的全体教师正是以这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创新港的工作中,把交大人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根植于每一个成员心中,努力为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字:公共卫生学院
编辑:朱凡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