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人物风采

【身边交大人】王翠:不忘初心,不惧未来

来源:交大新闻网 日期:2019-11-01 17:23 浏览量:

王翠,2018-2019学年“优秀研究生标兵”获得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SCI论文4篇、参加学术会议6次并做汇报2次。本硕期间21门基础课均在90分以上,曾先后获国家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三星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9次,带领宿舍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标兵文明示范宿舍”称号、获得土耳其社会实践二等奖等诸多荣誉。她就是王翠,师从金辉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的一名研三学生。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科研的有力保证,因此她竭尽全力认真学习并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同学补习,本科阶段连续四年成绩都名列前茅。学识的丰富,更激起了她对科研的激情。她从本科便加入了青年教师的课题组开展相关实验研究,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科研的决心。她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资质聪慧的人,所以选择了笨鸟先飞,在保研确定之后便联系了导师,本科毕设做的便是相关课题,提前进入了状态。

“科研和社会实践可以兼得?”

常言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对王翠来说这是两件不冲突甚至可以互补的事情,合理分配时间,快速进入状态,可以达到“1+1>2”的效果,科研时全神贯注,而社会活动可以让自己换一种思考方式,让科研的头脑得到放松,忙完活动又快速地进入科研状态,也许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新思绪,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德则缺,学而不健则疲。她认为科研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在此之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王道,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求识于书本,增进于实践。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她跟随交大国际暑期实践团前往土耳其开展实践并获得校级二等奖;参加海尔集团“柳絮计划”, 完成指定课题并被授予“优秀创客”。

求知于学校,回报于社会。曾去宁夏彭阳县红河乡支教一个月,让她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曾参加老年人“同心援、携手夕阳红”志愿服务让她明白了常回家看看这句话沉甸甸的含义;参加省运会等多次志愿服务让她在奉献的同时收获了快乐。

博彩于文理,锻炼于舞台。她积极参加学生活动,既能妙趣横生地主持,又能声情并茂地演讲,还能有理有据地辩论,也会出现在文艺演出的舞台上。

扬帆于学海,拼搏于赛场。她小小的身体里积聚着大大的能量,爱舞台也爱跑道。挑战自我,永不放弃的马拉松精神激励着她在求学道路上不断奔跑,不断向前。

“连续发这么多高质量的文章,难道有秘诀?”

对于王翠来讲,高质量的文章只不过是在科研路上的副产品,没有研究成果哪里来的高质量文章。王翠认为,她的研究成果离不开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平台,团队自1997年即开始从事生物质等有机废弃物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研究,提出太阳能聚焦供热与超临界水气化耦合制氢的新思路,并从2003年开始获得国家973、863等项目的持续资助,建成了多套实验性验证装置,2009年开始申请了系列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2010年建成国际上第一个物料处理量为1t/h的示范系统,验证了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大规模制氢的可行性和工业化的美好前景,这为王翠的研究课题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实验室先进的测试表征仪器在硬件上保证了她的科研进度,导师的悉心教导以及师兄师姐的热心帮助让她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睦友爱的同学关系让她能够快乐地生活,进而快乐地科研。

此外,她说到科研是没有捷径的,靠的是坐的住板凳,日积月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量阅读高水平文献,认真思考。只有积累的多了,对研究领域有一定高度的认识了,才能在此基础之上做出一定的创新。

对国家面临的问题,她的行动阐释了她浓厚的爱国之情。从随处燃烧的秸秆到秸秆超临界水气化系统的优化再到气化机理的研究是她对自己领域的突破。百尺杆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过往,不惧未来。

文字:能动学院 李娟
编辑:腾飞工作室 张銮喜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