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文治书院机械56班是名副其实的“榜样毕业班”:校“优秀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文治书院榜样集体”等荣誉“拿到手软”;全班25人,17人国内深造,4人国外深造,3人即将工作,1人考取选调生。其中11人获得西安交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高校保研资格,占比达44%。先后有14名同学在世界VEX机器人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际、国内竞赛中获奖。
西安交大实行“书院|学院”双院制协同育人模式。学院侧重以住宿社区为阵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书院常任导师、学业导师、通识教育导师、朋辈导师,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等培养方案效果明显,本届学生升学、获奖等较上一届有了明显提升,机械56班在这届毕业的几十个班里较为突出。
超过一半同学获得竞赛奖项
这是机械56班的同学大学四年取得的闪耀成就:25人中,14人获得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中国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等在内的国际、国家级竞赛奖项。而成绩的背后,与学校、学院的支持鼓励分不开。“在学院创新氛围的影响下,同学们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活动,四年来全班同学平均参赛次数超过2次,最多的高达7次。”班长李熹伟说。
比赛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在2018年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上,西安交大XJTU1队和XJTU4队包揽了“全能总冠军”“技能挑战赛冠军”“联赛冠军”三项冠军,机械56班的殷志成、高广渊、李祥、陈家豪等同学是两支队伍中的主力。谈到这次竞赛,他们仍记忆犹新。
殷志成和高广渊在XJTU1队中负责机器的结构设计与搭建工作。比赛现场,他们对机器展开了争分夺秒的调试,保证机器始终在最佳的性能状态。XJTU1队在技能赛中战胜来自新西兰的强队XD,率先折桂,联赛也保持着小组赛全胜的战绩,然而却在竞技赛中不慎折戟淘汰赛,联赛希望的火种传到了XJTU4队的操作手李祥手中。李祥所在的XJTU4队在比赛前夕并不顺利,小组赛开局接连两场的失利让他们险些无缘进入淘汰赛,然而李祥并没有气馁,而是越战越勇,最终一路披荆斩棘,将联赛冠军的桂冠收入囊中,实现了为祖国争光添彩的青春梦想。
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西安交大取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2项,其中5项作品推选进入“中国好设计”大赛,总获奖数、一等奖数量、入选“中国好设计”大赛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创单校获奖最高记录。机械56班同学占据一等奖的四分之一,更有一队作品获推“中国好设计”。一等奖获得者张多鹏告诉记者,这次比赛准备了长达三个学期,忙碌的课程学习时间之外还要修改作品,熬夜是常有的事儿,但说起锻炼和成长,张多鹏笑得很开心,“竞赛的磨练夯实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开拓了专业视野,更凝聚了同窗友情。”
李熹伟将成绩归功于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影响和塑造,“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点滴成长,都是根植在学校、书院追求卓越、砥砺奋进的文化土壤之上的。”
44%同学获得保研资格
从大一的懵懂少年到大四的知识青年,机械56班全体同学在四年的求学过程中没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初心。而能在机械多达230多人的大集体中脱颖而出,不仅是个人拼搏奋斗的结果,更与班级内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分不开。
班级从大一时就注重集体意识培养,不论是学习还是游玩,都是一起行动。“我们班是一个温暖、团结、进取的班级,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学风非常浓厚。每一位同学思想上进步,学习上特别刻苦用功,生活上团结友爱,亲如一家人。”说起自己所带的班级,班主任侯成刚语气中满是自豪。
优秀的大集体是由优秀的小集体汇聚而成的,每年的优秀宿舍评比中,机械56班都有多个宿舍获“卫生示范宿舍”“学风示范宿舍”“文明示范宿舍”等称号,王文杰、李铮儒等4位同学所在的宿舍就是其中之一。四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一起早起,一起熬夜。宿舍中有三人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最终都拿到了国家一等奖的好成绩。毕业了,四个人都选择了继续深造,深耕学术,绽放青春。
文治书院有完善的学业发展、职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及时定位目标、规划方向,还搭建了不同专业同学之间交流互助的平台,辅导员时常与同学们知心谈话,及时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为学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求一等学问、成一等事业、为一等人才,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唐文治校长当年的训词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刻在了机械56班每个同学的心中。他们精勤求学,躬行实践,积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大二的时候,机械56班组织拍摄了微电影《成长》,主要讲述了一位男同学遭遇失恋、学业等挫折,在自己的探索和师友的陪伴下,走向新生活的故事。从微电影的拍摄、剪辑到后期宣传,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
为国家、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是团支书柳建龙一直以来的梦想。即将毕业的他考取了河北省的选调生,选择回到家乡发光发热。
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是机械56班每一个同学的共识和追求。如今即将各奔东西,但学校文化的浸染、班集体的影响永远不会消散,“争当西迁精神新传人,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努力奋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李熹伟说,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